史易俊《为请铸银钱以收利权事》 光绪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1893年10月1日《申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3-08-24     281
河南道监察御史易俊为请铸银钱以收利权事奏折光绪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河南道监察御史臣易俊跪奏,为银钱便于民用,请饬各省一律鼓铸,以收利权,恭折仰祈圣鉴事。窃维周立九府为制钱所自翻,由汉而降,复用币用堵,以济钱之不足。元改格名为钞,而黄金渐少,始以银为通行之币,后世因之。国朝尝一造钞,因鉴前代流弊,不久停罢,厥后与钱兼权而并用者惟银而已

河南道监察御史易俊为请铸银钱以收利权事奏折

光绪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河南道监察御史臣易俊跪奏,为银钱便于民用,请饬各省一律鼓铸,以收利权,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维周立九府为制钱所自翻,由汉而降,复用币用堵,以济钱之不足。元改格名为钞,而黄金渐少,始以银为通行之币,后世因之。国朝尝一造钞,因鉴前代流弊,不久停罢,厥后与钱兼权而并用者惟银而已。自外夷通商以来,东南诸省洋钱盛行,而交易往来用钱与银者不及其半。查洋钱有不同,大者曰马钱,为海马形,今不多见;次曰花边,有本洋、英洋之分,铸人物、禽鸟,环以番字。夷船捆载而至,岁数百万,与中国货物相流通。其质低潮,远不及银,而价视银为高下,商民用之较银尤便,是以到处通行。顾昔只以易货而来,今则多易银而去,每元计重七钱三四分,易中国足银七钱七八分至八钱一二分不等,暗中侵去足银不可胜数。第行使日久,禁之不得,不禁则受亏无穷。

为今之计,惟有议铸银钱尚可一寨其漏后也。恐银钱易于作伪,其沮格不行可立而待,不知洋钱流入中国多历年所,其间有夹铜者,审声辨色,虽在乡愚,尽人通晓。况官板银钱极精,作伪匪易,即作伪亦无益也。广东业已试办著有成效,不闻稍有窒碍,诚使仿而行之,为利甚溥。人情厌故喜新,用银钱者多,用洋钱者少,是不禁之禁也。且不用洋钱省分,半因制钱销毁过多,不敷周转,闾阎困乏,市肆萧条。若得银钱与钱与银相辅而行,当亦日有起色。可否饬下户部知照各直省,悉依广东成式开炉鼓铸,酌量发交各州县钱店公平兑换,俾得广为流布,抑或统归广东鼓铸,可稍减他省开炉经费。其应如何分拨,由该部妥议办理,利权操于上,民用便于下,实一举而两得也。

臣愚昧之见,倘蒙采择施行,天下幸甚。

谨缮折具陈,伏乞   皇上圣鉴。

谨奏。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