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卢坤等:《银元出口未便禁止,仍照旧章》 道光十五年六月(1835)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4-04-15     185
两广总督卢坤等覆折:《银元出口未便禁止,仍照旧章》道光十五年六月(1835年6月26-7月25日)臣等伏査洋银一项来自夷船,内地因其计枚定价,既不必较银色之高低,又无需称分两之轻重,远行服贾,便于携带;是以东南沿海各省市廛通行,而粤东为夷人贸易之所,行用尤广。大商小贩无不以洋银交易,海口出入向不查禁。御史黄爵滋因内地每有仿造洋银,即与纹银无异,奏

两广总督卢坤等覆折:《银元出口未便禁止,仍照旧章》

道光十五年六月(1835年6月26-7月25日)

 

臣等伏査洋银一项来自夷船,内地因其计枚定价,既不必较银色之高低,又无需称分两之轻重,远行服贾,便于携带;是以东南沿海各省市廛通行,而粤东为夷人贸易之所,行用尤广。大商小贩无不以洋银交易,海口出入向不查禁。

御史黄爵滋因内地每有仿造洋银,即与纹银无异,奏请将洋银一并禁止出洋,原为慎重海防起见。

臣等详加体察,并传洋商伍绍荣等查询。粤省洋银出洋,有内地商贾携带者,有外洋夷船携带者。在内地商贾,或由别省载货来售,或由粤省褐赀经贩,多系航海往还。赀本盈千累万,其中固多贸迁货物,而有时无货可贩,或货少本多,即挟赀而归,或揣本往别省置货。制钱既多难带,金银出洋,又干例禁,势不能不携带洋银,亦禁其不能因商贾揣有洋银,即禁其不由海洋行走。此内地商贾来往不能无出海之洋银也。

至夷船载运洋银来粤,系备买货找价之需,所带洋银多寡不定。其置买内地货物,或多或少,亦听其自便。如进口货多出口货少,夷船所带洋银即有余剩,势不能禁其不仍行带回。即内地洋商与夷人交易,除以茶叶、大黄、湖丝、绸缎等物易换洋货之外,仅值如有不敷,既不便强令夷人添置货物,又不准官银交兑,向以番银找给,历经奏明有案。既以番银找给夷人,即不能禁其不载运回帆。此外洋夷人来往,不能无出海之洋银也。是禁止洋出洋,于广东商夷交易均有窒碍,且恐因禁止洋银而转致金银偷漏,更于海防非宜。

至内地仿造番银,名为土板,其银色成本原未必轻于外洋,而经纪交易向不行用,即间有搀入洋银行使者,亦必挑出发换。不特不能行之夷人,即内地商贾亦不行使,更不必因此念银出洋之虑。所有广东省洋银出入海口,应请仍照旧章办理,免其査禁。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