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899年2月5日《申报》:二品顶戴、护理四川总督、按察使臣文光跪奏,为川省遵铸八分制钱,请于多铸钱内开支加增工料,并弥补铜铅不敷价值,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窃查,前准户部咨,遵议漕运总督松椿奏《银价日低,钱价日昂,请令各省制钱每文按八分鼓铸》,应如所奏办理。惟分两既减,钱质务须光洁精良,倘铸不如式,将委员、匠役
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899年2月5日《申报》:
二品顶戴、护理四川总督、按察使臣文光跪奏,为川省遵铸八分制钱,请于多铸钱内开支加增工料,并弥补铜铅不敷价值,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
窃查,前准户部咨,遵议漕运总督松椿奏《银价日低,钱价日昂,请令各省制钱每文按八分鼓铸》,应如所奏办理。惟分两既减,钱质务须光洁精良,倘铸不如式,将委员、匠役从严惩办等因。当经前兼署督臣恭寿行司遵办在案。
窃维鼓铸之精粗,视乎铜质,而铸钱之美恶,在乎人工。川省铸钱成法,向在宁远府各厂及贵州地方采买铜铅,产于大壑深山,质性本属干脆,加以采取年久,铜老山空,精华所余,更形枯薄,本不能与江苏等省采购洋铜相提并论。
及至鼓铸之际,安铸置范,掌执钳以及滤汤、磋磨,无不惟人工是赖,较之他省以机器压钱者,巧拙劳逸,更复迥不相同。是以光绪二十年奉文饬令每钱一文铸至一钱。
前督臣鹿传霖以川铸之钱每文向重一钱二分,质色尚难精美,掷地即恐破碎,若每文仅铸一钱,则内外高低难分,字迹模糊莫辨,实恐不成钱质,奏请仍循旧章,故壬午【1882年】以前,卯额仍系照旧办理。嗣奉部驳,即将癸未【1883年】卯额改铸一钱。
兹复奉文,令铸八分,系为节省帑项之计,敢不勉力遵行,已于甲申卯额遵照改铸。惟铜斤虽减而钱数实增,工料之需万难节省。
查川省每年卯额共用铜铅160万觔,除折耗外,实净用铜铅145.6万斤。以原铸每文一钱二分计算,共应铸钱194133串333文,癸未全卯改铸一钱,共铸得钱232960串,较之原额,实多钱38826串667文,除例支工料外,实加增工料钱5243串434文。
又,甲申全卯改铸八分,共铸得钱291200串,较原额实多铸钱97066串667文,除例支工料外,实加增工料钱13108串586文。
伏查例定铸钱工料,向以倾销铜数为衡,然铸造以成其质磨砻以发其光,所用人工,实加于倾销数倍,况钱文分量次减,质薄于轻,更非加工细铸不能使其精洁。川省近年米贵钱荒,工资大涨,此项多铸之数,俱由造作而成。若不于例给工料之外照数加支,该工匠等实难以枵腹从事【饿着肚子工作】,应请即于多铸钱内按数支给,以惠群工。此川省铸钱并减分两签请按照多铸钱文加支工料之实存情形也。
川省铜铅价值本有一定例章,无如产出日微,市价日贵,且山川险阻,运费尤属不资。例定每铜100斤例支价脚银12两,除去减平搭票,实仅支银9两4钱8分。川省现买之铜,则须实发银11两4钱5分,而宁远府等承买解省则非14两不能敷用。黑铅每100斤例支价脚银4两3钱7分,除去减平搭票,实仅支银3两3钱7分余,川省现买黑铅则须实发银6两3钱6分。
至招商采买白铅,每100斤例支价脚银4两2钱7分余,川省现买白铅则系实发银6两3钱6分,明知市价例价多寡悬殊,非敢故为增益,无如民间行市有定,不能抑勒以从,而钱法所关,又不敢不竭力筹划,故历任藩司以及承办之员,无不设法赔补,亏欠累累。
光绪十九年。部议川省每钱一文减重一钱案内,准以节省所余弥缝不敷铅价,是赔累情形,部中业已鉴及,拟请即以多铸之钱易回银两,留于川省作为弥补铜铅价值之需。此又川省铜铅例价不足,请以多铸钱文、易银弥补之实存情形也。
兹据布政使赖鹤年详请奏咨前来,臣维川省铸钱例支工料铜铅价值数本不敷,故致停欠甚多,制钱常形短绌。现虽奉文减厘分两,而钱文现经多铸,则工料在所必需,且铜铅市价日昂,亏赔更何所底止。若不设法筹济,势必停工住卯,殊不足以整圜法而利民生。
该司所请于多铸钱文开支加增工料并弥补铜铅不敷价值,系属核实办法,且与部议亦属相符,可否仰恳天恩俯准照例并咨部立案之处出自逾格鸿慈,除咨部外,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奉硃批:户部议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