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督杨、船政大臣裴奏《为闽省制钱缺乏,筹款变通鼓铸》光绪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885年8月23日《申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5-08-08     10
光绪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885年8月23日《申报》:闽浙督杨、船政大臣裴奏《为闽省制钱缺乏,筹款变通鼓铸,以资民用》恭摺仰祈圣鉴。事:窃查闽省市廛制钱缺乏,各钱铺尽出钱贴,零星以小钱搀杂行用,虽迭赴江浙购钱接济,价脚固多亏折,而且杯水车薪,随散随尽。上年,海防吃紧,钱贴更难取信,几致纷扰,曾经奏明提动公款,暂借各钱铺以银折支,始获绥定,是闽省钱

光绪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885年8月23日《申报》:


闽浙督杨、船政大臣裴奏《为闽省制钱缺乏,筹款变通鼓铸,以资民用》恭摺仰祈圣鉴。事:

窃查闽省市廛制钱缺乏,各钱铺尽出钱贴,零星以小钱搀杂行用,虽迭赴江浙购钱接济,价脚固多亏折,而且杯水车薪,随散随尽。上年,海防吃紧,钱贴更难取信,几致纷扰,曾经奏明提动公款,暂借各钱铺以银折支,始获绥定,是闽省钱法关系甚巨,不能不急筹鼓铸也。

查钱文轻重本无一定,大约钱重则私毁必多,钱少则盗铸更炽,补偏救弊,贵乎因革损益【指认识到客观规律后,根据所需而引导事物的客观趋势来为我所用】。伏考《大清会典》,顺治年间,初铸每文一钱,嗣加铸一钱二分至一钱四分;康熙年间改铸一钱,嗣又铸一钱四分;雍正年间,改铸一钱二分;乾隆以后,皆以一钱二分为则,迄今制钱日见其少,由于旧钱铜质较重,私毁盗铸,逐渐消磨,欲除其弊,莫轻货,使毁之无利可图,不禁自止。否则,法律虽严,仍难禁绝。

是筹办鼓铸,不能不酌改锱铢也。省垣原设宝福局,本归藩司、粮道会同管理,需用铜铅,委员分赴滇黔办运,遵照部颁钱模,按卯开铸。工本尚须筹贴。自咸丰年间改铸铁钱、钞钱之后,停办已二十余年,匠工流散,炉座倾圮,所剩屋宇,改储军装,欲循旧制,骤难规复,是鼓铸之地,又不能不变通另筹也。

同治四年间,前臣左宗棠在闽奏请制造轮船,声明轮机来后,兼可铸钱,因创造之初赶办船工,一时不能兼顾。现在钱价日昂,百物因之俱贵,窃思船政厂屋有余,添炉调匠,无需另行建盖。船料出洋采购,顺途附运铜铅,亦为便捷。在厂员绅,本以考工为事,并讲求算学、化学,兼司监铸,测算尤精。厂员之上,设有提调,就近督率稽查,自无流弊。通盘筹画,较之城内专设一局办理尤称简易,经费亦可简省。

摊铸钱文,必须先计工本,官办无亏,私毁无利,方能久远。据船政后学堂监督、刑部主事钟大焜确切校核,以红铜、白铅各重100斤入炉,一五火耗【指15%火耗】,应除30斤,可铸成钱170斤,以枚计之,得32千文。东洋红铜每百斤连运脚共合钱18千260文,白铅每百斤连运脚共合钱7千340文,工炭每千需钱200文,共应钱6400文,与铸出新钱数目相准。

试铸之钱,每文重八分五厘,民间堪以使用,似此变通办理,系为严杜私毁,利益民用起见。据福建布政使沈保靖会同兼署按察使、督粮道刘瑞麒、善后局司道详请奏明、请旨,如蒙恩准,即在办防经费内筹银二三万两作为成本,在船厂设炉募匠,照此鼓铸,按月将出铸新钱照价发卖,挽回银两,再购铜铅,陆续周转,毋使间断,毋使亏耗。其应行酌贴厂绅、丁役薪资及制办模范,自定局费200两,另于外销款内筹支,以免侵用成本。等情。前来。

臣等窃维,历代钱文,法以汉之五铢、唐之开元为最善音。贾谊有言,钱重则利深,盗铸云起,重刑不足以禁之。前明谭纶谓,国家铸钱,以济银之不及,就使鼓铸之费与银相当,而多铸一万金之钱,则多增一万金之钱流布海内,是藏富之术也。近来,各国通商,金银流出外洋每岁以千万计,各直省利源渐竭,惟有推行钱法,尚可补民用之不足。

闽省民贫土脊,地不产铜,一纸相沿,历年已久。去岁马江失事,各钱铺支取为难,绅民始知鼓铸之益,若因其势而利导之,便民之政,莫大乎是。

据呈钱样,轮廓颇似开元,虽分径差小而体质殊厚,经臣访诸绅耆,均称尚可适用,惟事关更改旧制钱法,处分綦重,臣等未敢擅便,合无仰恳天恩俯念闽省制钱缺乏,民  维艰,准予筹款变通鼓铸,以杜流弊而濬利源,地方幸甚。

再,现钱轻重既与旧制略殊,铜铅耗三项价目亦与例价稍有未符,惟科本铸钱,并无赔贴之处,应许免其核计。合并声明。除咨部外,谨会同署理船政大臣裴荫森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