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公元1885年8月19日《申报》:两广总督臣张之洞片:再,黔省宝黔局鼓铸事宜,向系在于贵阳、大定两府设局兴办,军兴后,因工本无出,停炉略已二十余年,其京铅一项陆续运存四川永、沪两局,积至2000余万斤,虽奏明变价济饷而销路阻滞,计先后委员运销不过百余万斤,迄今未经售竣。现并除去拨滇之铅斤,所余尚多。臣嗣以需费愈繁,军事甚棘,协饷不至
光绪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公元1885年8月19日《申报》:
两广总督臣张之洞片:
再,黔省宝黔局鼓铸事宜,向系在于贵阳、大定两府设局兴办,军兴后,因工本无出,停炉略已二十余年,其京铅一项陆续运存四川永、沪两局,积至2000余万斤,虽奏明变价济饷而销路阻滞,计先后委员运销不过百余万斤,迄今未经售竣。现并除去拨滇之铅斤,所余尚多。
臣嗣以需费愈繁,军事甚棘,协饷不至,罗罔俱穷,艰窘情形,至斯而极。当万无可筹之中,为琐屑权宜之计,舍销铅别无生财良策。第卖铅必须与铸钱相辅而行,而铸钱又非宽筹工本不可,当兹库储如洗之时,万难有此巨款。
因查,前云南抚臣林鸿年前因滇省铜厂久废,奏请在于东川府属招商垫本,开厂办铜,钦奉谕旨允准在案。黔省与滇省同一艰难,采铜既可招商,铸钱自可兴办。溯自雍正年间,滇省运钱赴汉口交易,曾经办有成案,兹值黔饷支绌,似亦可仿照变通办理。且设官局之贵阳、大定两府贼氛未靖,道途多阻,亦非商民所乐趋。
臣与军需局司道悉心筹议,查得仁怀厅界连川省,商贾辐辏,舟楫可通,买铜运铅较为便捷,当将铸钱章程、卖铅价值妥议条款,委员前赴该厅,相度地势,设立鼓铸局,出示晓谕,搜集殷富商民,由永、沪两局领买官铅,赴局兴办。凡建造炉房、雇觅工匠及制造一切器具之资,皆归商民垫本措办。实铸钱一钏,完纳厘金钱100文,其钱质之轻重,乃销路之通塞所关,即成本之盈亏所系。该商因地制宜,酌量配铸,亦不限以制钱成法。该商所领官铅并铸出钱,均准其运往川省等广为销售,铜铅斤仍照旧章,按例价缴银。水陆运资,概不另作开销。所有应缴钱厘、铅价,责成委员随时稽查催收,汇兑解省,以济军饷,不得任其拖延。
现在,各商齐集,均照遵行,布置已有端倪,不日即可开办。仰恳天恩俯准兴办,俾借商本以铸钱,即用铸钱以销铅,非惟成法不致久废,于厘务、军需亦均不无补助。臣并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各督抚臣,查明通饬各属,遇有商民买运铜铅及领办钱文过境,一体验明放行,免其完纳厘税,勿得留拦阻滞外,臣为筹饷起见,是否有当,理合附片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
奉旨:依议,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