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部尚书载泽摺:《一两重币制仍有窒碍,请再行妥议》 宣统元年正月十四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4-05-04     23
度支部尚书载泽摺:《一两重币制仍有窒碍,请再行妥议》宣统元年正月十四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一日会议政务处会同资政院遵议画一币制一摺,奉旨著即定为大银币一枚,计重库本一两……等因。钦此。钦遵。臣等当即饬造币德厂雕刻钢模,以便及时造。惟币制重要,不厌详求。窃以改定币制办法,约有三端,始则讲铸造之法,继则筹推行之方,终则求画一之策,而以现

度支部尚书载泽摺:《一两重币制仍有窒碍,请再行妥议》

宣统元年正月十四日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一日会议政务处会同资政院遵议画一币制一摺,奉旨著即定为大银币一枚,计重库本一两……等因。钦此。钦遵。

臣等当即饬造币德厂雕刻钢模,以便及时造。

惟币制重要,不厌详求。

窃以改定币制办法,约有三端,始则讲铸造之法,继则筹推行之方,终则求画一之策,而以现在所定成色分两求之,三者仍多窒碍,管见所及,谨为我皇上缕晰陈之。

一、铸造之始宜审名实也。

一两银币按九八足银铸造,其中有二疑问:

1、以市俗通称之九八银一两入炉鼓铸,其中实含纯银九钱八分,杂质二分,则铸成之币,声音既不清越,币质较软,亦易磨损。

2、以提净纯银九钱八分准货币公例外,加杂质入炉鼓铸,其重量决不止一两重,与文既不相符,即名与实两不相副。且大银币与小银元两种成色既不一律,重量亦复参差,必启民间补贴折减诸弊。

此其为难者一也。

推行之时,宜防销毁也。各省行用生银之成色,向惟公估局及炉房定之。市侩牟利技既不精,而公估炉房所定成色又参差不一。今欲维持新币,使不致私销,必先定新币与各种生银之比较。盖制币之成色既高于通用之生银,而生银之成色又惟公估炉房自为高下,则恶币未有不驱逐良币者。奸徒毁制生银,转可借以牟利,是新币之随铸随销,可以预断。

此其难者二也。

一、划一币制,必吸收旧时银块银元,而亏耗之资,宜筹抵补也。

中国市面向无十足纯银,所谓九八足银者,已为各处市面现用银两最高之色。今铸一两之制币,若用九八银,则即收市面九八库平银两,每两尙须有增加杂质及火耗铸工之亏;若所收银两不得尽得九八成色,则所亏更巨。且一两之币质重而不便于携带,势不能不多铸五钱之币,五钱之币,铸费更重。

至龙元、墨元,大都不过九成上下,收买更铸,势不能照实含之银计算,盖各项银元各有市值,不照市值则民间不肯售换,势必仍听银元行用,币制将永无划一之期。

故欲期制币之划一,不得不逐渐将银元收买更铸,此项银元流行既久,为数甚巨,以之改铸一二钱之辅币,所亏尙少,以之改铸一两之主币,则每两须亏十成之一,而通国现有之银元,势不能尽以之改铸辅币,蓄减成之辅币不能过多,过多则价必跌,又将与主币不能为划一兑换,故收买银元改铸制币之亏必不能免。此项亏耗,殊难预计,国库支绌,筹备甚艰。

此其念难者三也。

至于禁止外币输入,事关交涉,严禁私毁,责在警察,且既为制币,则银铜必有定价,中国财政复杂,各省情形不同,行于此者扞于彼,通行划一章程,实难遽定。

以上各节,臣等再四推求,殊乏万至之策。会议政务处既主持于前,自必有权衡至当办法,应请旨饬下会议政务处,再行妥议章程具奏,以利推行而免窒碍。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户部抄档。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