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奕劻摺:《驳刘庆汾等铸铜元议》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日(1898年11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章京刘庆汾请仿照成法,印造铜钱,通饬各省办理,据呈代奏一摺,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妥定章程,奏明办理。钦此。于七月二十四、二十八、八月初六等日,先后准军机处片交,军机大臣面奉谕旨:端方等、岑春煊、傅云龙
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奕劻摺:《驳刘庆汾等铸铜元议》
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日(1898年11月15日)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章京刘庆汾请仿照成法,印造铜钱,通饬各省办理,据呈代奏一摺,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妥定章程,奏明办理。钦此。于七月二十四、二十八、八月初六等日,先后准军机处片交,军机大臣面奉谕旨:端方等、岑春煊、傅云龙、秦绶章各摺,归入刘庆汾前奏内,一并议奏。钦此。……
臣等查铜钱缺乏,各省皆然,至今日而巳极。
西国以金银三品为币,大小相维,子母相权,法至善也。中国金币之骤难仿造,已于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由户部会同臣衙门奏明在案,惟有广铸银元,庶可维持圜法。
查大小银元,始铸于广东,湖北继之,近奉天、吉林、天津、安徽、福建亦陆续设厂鼓铸。其小银元自半角、一角、二角、五角凡四品,南中各省暨各通商口岸俱能一律流通。大银元则用西哥之鹰洋,而自铸龙元尙难畅用。部库杂款,奏定搭银元二成,今年俸饷以银元搭放,体察京师市面,亦未见畅行。此铸用大小银元之现在情形也。
铜钱缺乏之故,多以钱质重,铜价贵,奸徒私销所致。夫钱质重则私销固多,钱质轻则私铸易杂,若减轻钱质,用机器鼓铸,铜省工精,私销私筹两杜其弊,亦是维持圜法之一策。
然国家鼓铸钱文,但期流通以便民,非图节省以取利。考核刘庆汾所拟制钱三种,略仿日本,而钱质较日本念尤轻,其请铸当五钱每文重八分,较之有钱每文重一钱者尙短二分,铢两显然迥判,其当十、当二十较其铢两,更属悬殊。必欲强轻以为重,民间必不信从。
前部局鼓铸当五、当五十、当百之钱,当时竟不能行,惟当十钱行之较久,现民间亦当制钱二文之用,有名无实,可为明证。
就使严申功令,强之照行,而物价高腾,暗中折算,势所必至。且圜法一经改章,旧有之钱自收回改铸。日本向用宽永钱,更制后尽收旧钱改铸,始将新钱流通。日本仅三岛耳,中国二十一行省,人民十数倍于日本,欲仿彼圜法,市面必至纷扰,窒碍实多。即钱价向随银价为高低,必欲强归画一,是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势亦难行。端方等所拟当五、当十、当二十之钱,其质较刘庆汾所拟为略重,而所以不便施行之处则一也。
臣等公同商酌,以为当五、当十、当二十之钱可不必铸,若一文之钱不鼓铸,不能以救钱荒,不用机器鼓铸,不足以维圜法。査张之洞前任两广总督时,曾在广东省城奏设铸钱厂,用机器铸一文钱,制精而质美,定章以红铜六成、白铅四成合而成为黄质,针重始定每文平一钱,继以铜价过昂,递减至每文库平七分,尙不敷工本,终且以亏折多而逐停铸。厂屋机器,实费不资,虽阅数年,计当具在。
拟请仍用红铜、白铅合为黄质,核定每文重库平五分,照营造尺径六分,即就广东原有之机器先行试办,俟着有成效,再行推广。如蒙俞允,即由臣等咨行两广总督,按照此次议定大小重轻,从速铸造。先将铸就钱样进呈御览,并解由臣等衙门藉资考验。如果工本足抵,规制可观,自应通行一律仿铸。
再,查银价之贱,钱根之贵,尤以京师为最,南中各省钱粮虽缺,而小银元流通无滞,尙足以扶持银价,补救钱荒。京师现在情形,亦实非先行通用小银元不可。
前顺天府府尹将大小银元定价,遍示通衢,而奸商把持,仍多抑勒,除电报、邮政两局及火车站通用小银元外,其余市面尙未行销。考察实情,以京师货物,有银价钱价而无银元之价,若非设法流通,恐银贱钱贵益无底止。
相应请旨饬下顺天府府尹、五城御史斟酌办法,善为维持。务使民困可纾,实为要著。至厘税、丁漕、薪俸、军饷、一切正杂各款,凡库银一两应否改为龙洋一元五角,及京师如何议设鼓铸银局,应由户部酌核办理。
户部查,纹银价值与银元价值均随时这涨落,而涨落之数又互相参差,银元若干抵纹银若干,其势殊难骤断。今拟将一切正杂各款,凡例纳库银一两者,改为龙洋一元五角,无论中国通用纹银数千万,库帑一时未能改易,且强定数目,令彼此抵用,终恐商民不便,窒碍难行,自应毋庸置议。
至鼓铸银元局,外省已多设立,京师如畅行银元,或再由广东搭铸,或另由湖北等省批解,尽足供京师应用,不必再设专局。兼以购机建厂,需费不资,现值款项奇绌之时,亦属难以筹措。应请将京师设铸银元局一节,暂缓办理。
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二日硃批:仍着理各事务衙门王大臣再行妥议具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