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巡抚吕佺孙摺:《建议仿铸外国银元》咸丰五年二月二十七日(1855年4月13日)窃自军兴以来,帑项所出已至二千余万,而大营一日未能凯撤,即军需一日不能遽止。内外臣工,咸思补救之法,或筹议捐输军饷,或筹议罗变仓谷,或筹议鼓铸大钱,或筹议采金矿产,或筹议宝钞并行,或筹议三金并用。生财之道,可谓无微不至。臣亦尝日夜思维,求所以裕国便民之计。臣生
福建巡抚吕佺孙摺:《建议仿铸外国银元》
咸丰五年二月二十七日(1855年4月13日)
窃自军兴以来,帑项所出已至二千余万,而大营一日未能凯撤,即军需一日不能遽止。内外臣工,咸思补救之法,或筹议捐输军饷,或筹议罗变仓谷,或筹议鼓铸大钱,或筹议采金矿产,或筹议宝钞并行,或筹议三金并用。生财之道,可谓无微不至。臣亦尝日夜思维,求所以裕国便民之计。
臣生长江南,窃见民间所用洋钱一项,以银色低潮,外洋所制,而宝贵通用,其价反浮于足纹之上,其理殊不可解。洋钱一枚,重以库平七钱二分为率,西洋各国皆铸之,名日番饼,又曰花边,而统名之曰“洋钱”。以之入火熔化,只得净银六钱五分。
其初行于闽、广,继则行于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今且安徽大江以南,亦多行使。闽、广则概用戳印,虽至形质穿破,其价尙与纹银等。
江、浙则不用戳印者,名曰“光洋”,初时价值每块可易纹银七钱以外,渐增至八钱,今且增至九钱以外。民间以其无成色之低昂,无弹兑之轻重,而且取携甚便,习惯自然,是以不胫而走,价虽浮而人乐用。非特通都大邑人人能辨,即乡僻小村亦多有认识洋钱之人。
不比纹银,必俟有钱铺始能辨其成色,权其轻重。是以民问即有纹银,亦皆兑易洋钱使用。不独市廛交易用之,闾阎收藏用之,即州县收纳地丁、漕粮亦无不用之。
外洋之银钱,提去铜铅药物,实止纹银六钱五分。是彼以六钱五分之银,明易中国九钱以外之银,弋利之巧,漏银之源,孰甚于此?
今欲禁行用。则由来已久,民间未必遵行,欲绝来源,则取利甚大,夷人必不遵约。臣揆诸时势,参以舆论,惟有仿洋钱之制,造为银钱,抑洋钱而不予以利权,平银价而渐绝其偷漏,则目前之军需可以裕,将来之国用可以兴,实为便民裕国之一法。
谨拟试行条款,开具清摺。恭呈御览。
咸丰五年四月初三日
硃批:军机大臣会同户部议奏。单并发。钦此。
附清摺:谨拟试行条款,开具清摺,恭呈御览:
一、形制当以渐易也。
天府泉刀,不当效外洋陋制,凡稍为读书明理者,皆能见及于此。无如洋钱盛行闽、广,已有百年,江、浙亦有五六十年,民间习见为常,已成无可挽回之势。一旦骤更形制,转恐民间不能见信,反多窒碍。
莫若仍循旧制,俟行用数年之后,使民深信官制银钱与外洋银钱无异,然后更易其制,或为龙凤文、清汉文咸丰通宝等字样,分两轻重无庸增减,再饬令通行,以期便民有益。盖不骤新其耳目,庶可渐革其规模。
且乾隆年间,平定新疆、西藏,命于天山南北路各城设局鼓普尔钱,其幕即用回字。又命驻藏大臣制造大小银钱如廓尔喀之式,背用唐古特字,列代因之。正以见我朝统一中外之宏规,而因势利导,补偏足用之至计,尽在于此。
二、制造必须精良也。
洋钱之用,利息既广,小民趋利若鹜,久已做其模范,混淆取利,即如市肆中有所谓苏板者、浙板者、建板者,皆内地之人窃为之,铺户虽摈而不用,究难免目迷五色,真赝杂投。
今取其人收之于官局,给予工食,令其制造如式,其银色必较民间常用之品分外加足,庶几民信益坚,可以各省通行无碍。
前任浙江抚臣黄宗汉亦有制造洋钱行使之议,因升任四川总督,遂尔中止。今臣访得精于制造之人,令其如式仿作,实与民间向用者毫忽无二。特各备二枚,封送军机处,恭呈御览。
三、试行必于江苏也。
江、浙为商贾所聚,闽、广货物无不于江、浙售销。就数省而论,银洋市价,闽、广听命于江、浙,浙江听命于江苏,江苏听命于苏州南濠街之各钱铺。银洋之长落,惟铺户之颐气所向。
夫商贸以利奉之夷人,尙甘受不辞,今以利归之官局,应更无虞挠阻。今于官局制造,出示晓谕,令各铺照外洋银钱通用,不准有意轩轾,藩库亦一般收放。铺户有不用者,以把持论。江苏果能通行,则闽、浙各省均无虑阻碍,可以畅行矣。
如蒙愈允,臣即将制造之人,交江苏抚臣钦遵办理。
四、现在军需大有裨益也。
镇江所募之潮勇,金陵所募之红单各船【中广东驳运木船,它可以在海关领取红单(入口证),故俗名红单船,当时曾用于抵抗太平天国的水军】,雇募船价口粮,俱用洋钱。现由粮台以纹银换洋钱支放,发洋钱一万,需银九千余两。
今若以此款设局制造银钱,除银本之外,搀和铜铅药物,成本不过七钱,加以人工火耗,亦不致逾七钱二分之数。每洋一枚,约可节省二钱,则是发洋钱一万,向需银九千余两,今需银七千余两。即以应发之纹银,饬局制造,既无须另行筹款,且有赢余,于目前甚有裨益。
再,江浙各省兵饷以及现在江苏大营兵饷,虽俱给发纹银,而兵丁置买物件,俱以纹银兑换洋钱行使,将来逐渐推广,即以洋钱按照市价核计折给,月要岁会,即省当复不少。
硃批: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