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两江总督林则徐等折:《洋钱时价浮于银两,请禁漕务折给洋钱以平市价》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初九日(1836年12月16日)窃维财用之道,利通于下而权操自上。国家理财制用,以纹银与制钱并行,本不许畸轻畸重。从前洋钱流入内地,其成色比纹银为低,其价值原比纹银为贱。因小民计图便利,日渐通行。未几而洋钱等于纹银,又未几而洋价浮于银价。道光十三年间,给事中孙
署两江总督林则徐等折:《洋钱时价浮于银两,请禁漕务折给洋钱以平市价》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初九日(1836年12月16日)
窃维财用之道,利通于下而权操自上。国家理财制用,以纹银与制钱并行,本不许畸轻畸重。从前洋钱流入内地,其成色比纹银为低,其价值原比纹银为贱。因小民计图便利,日渐通行。未几而洋钱等于纹银,又未几而洋价浮于银价。道光十三年间,给事中孙兰枝条奏,奉旨饬令体察情形,悉心筹议。维时江省每洋钱一元作漕平纹银七钱三分,虽成色远逊足纹,而分两尙无轩轾。民间行使已久,若骤为禁止,转恐窒碍难行。
当经臣林则徐与督臣陶澍酌议予以限制,奏奉上谕:洋钱行用内地,既非始自近年,势难骤禁,要当于听从民便之中,示以限制。其价值一以纹银为准,不得浮于纹银,庶不致愈行愈广等因。钦此。钦遵。通行各属,出示晓谕在案。
当奉行之始,洋钱时价,合纹银七钱一二三分不等,官民商旅均属相安。迨日久玩生,阛阓间辗转抬高,有不可遏抑之势。近日苏、松一带,洋钱每元概换至漕纹八钱一二分以上,较比三四年前每元价值,资已抬高一钱,即兑换制钱,亦比纹银多至一百文以外。
查苏州工商辐辏,洋钱行使最多,每元加价一钱,十元郎加一两,以一百万元而计,即已潜耗纹银十万两。平民一切用度,即明为照旧者,暗中皆巳加增。若论拔本塞源,理应将洋钱全行禁用,方为正办。然习俗狃于便安,势不能骤然阻止,即使严申令甲,亦恐阳奉阴违,若纷纷派委稽查,尤虑藉端滋扰。惟当于行用最多之处,先截其流,使奸侩无可居奇,庶洋价因而平减。
查苏省冬春之际,漕船自归次修艌,以至兑足开行,用度不少。旗丁与州县交涉之处,虽事属琐屑,未敢上陈,而实于漕行之迟速大有关系。通省办漕之州县,或用纹银,或用钱文,各有相沿旧制。惟苏、松等属,每有以洋钱折给之事。
在从前,原图便易,迨取数多而零用急,则市中洋价愈昂。且南方所用之洋,一经渡黄,又不适于北方之用,是以帮船开行,仍须换银带往。彼铺户利权子母,针析锱铢,往往于粮船受兑之前,先将洋价抬高以困州县,及至帮船开行之日,又将银价抬高以困族丁。辗转低昂,阴为盘剥,以致县、帮交累,漕务愈难。况洋钱作价既多,则县、帮每易争执,既有争执,势必耽延。漕运开行之迟,未始不由于此。
臣等公同筹议,欲杜洋钱之抬价,市侩之居奇,必先于办漕禁用洋钱,方可以回积习。现在空船归次,期于早兑早开。相应请旨将漕务内一切费用,概禁折洋钱,其向需洋钱一元者,今悉以银七钱三分核实给发。庶市侩免高抬之价,县、帮无争较之烦,不独圜法得以均平,即漕行亦因以迅速,似属于公有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