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寄:《着两广总督晓谕洋钱应按重量成色行使》 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1836)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4-04-15     155
廷寄:《着两广总督邓廷桢等晓谕洋钱应按重量成色行使》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1836年10月10日)军机大臣字寄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祁(贡),传谕粤海关监督文祥。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奉上谕:本日据邓廷桢等奏,议覆御史沈鍱所奏外省行用洋钱一摺。据称,洋钱一项,江、浙、闽、粤之间,辗转贸迁行使最便,流布巳久,一旦骤行禁止,实亦势所不能。惟洋

廷寄:《着两广总督邓廷桢等晓谕洋钱应按重量成色行使》

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1836年10月10日)

 

军机大臣字寄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祁(贡),传谕粤海关监督文祥。

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奉上谕:本日据邓廷桢等奏,议覆御史沈鍱所奏外省行用洋钱一摺。据称,洋钱一项,江、浙、闽、粤之间,辗转贸迁行使最便,流布巳久,一旦骤行禁止,实亦势所不能。惟洋钱之弊,在不计分两之轻重,不较成色之高低。广东现在通行谓之烂板,以之兑换纹银,每百两必补足银水三四两及五六两不等。

至江、浙行使,则全用镜光新面洋钱,以烂板兑换镜面,每百两竞须补水六七两之多。审势揆时,当立钤制之法,以平远迩之情等语。

洋钱流布东南已非一日,虽未能行禁止,若任其价值增昂,不为平减,或致内地纹银偷漏出洋,实属不成事体。该督等惟当申严厉禁,遇有商夷交易,取具洋行,总保各商并无偷漏银甘结备案。倘有私用纹银,购买夷货及向夷商换洋者,将总保各商及交易之商从重治罪,按数赔罚充公,铺户居民有犯,加等问拟。并严饬守口员弁实力稽査,毋许包庇故纵。

并着该督等即行文移知沿海行使洋钱各省督抚,务须严饬所属晓谕商民人等,嗣后行使洋钱,必以成色分两为恁,不得计枚定价。其以洋钱易换纹银,或以纹银易换洋钱,无论烂板、镜面,每百两只准洋钱补纹银之水,不准纹银补洋钱之水。如此明定限制,惟当实力奉行,认真査察,以平市价而杜弊端。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