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外务/吏/陆军/民政部奏:《议覆驻藏大臣联奏陈藏中拟办事宜》折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4-04-09     78
度支部外务部吏部陆军部民政部奏《议覆驻藏大臣联奏陈藏中拟办事宜》折东方杂志 发表于:1907年4卷 第7期驻藏办事大臣联豫奏《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事宜》一折,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奉硃批:该部议奏,单并发。钦此。钦遵。由军机处钞交到部。据原奏内称,藏人愚顽性生,罔知利害,且心怀疑贰计,惟有先行练兵,以树声威而资震慑。其余新政,应分次第,陆续举办

度支部外务部吏部陆军部民政部奏《议覆驻藏大臣联奏陈藏中拟办事宜》折

东方杂志    发表于:1907年 4卷 第 7 期

 

驻藏办事大臣联豫奏《详陈藏中情形及拟办事宜》一折,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奉硃批:该部议奏,单并发。钦此。钦遵。由军机处钞交到部。

据原奏内称,藏人愚顽性生,罔知利害,且心怀疑贰计,惟有先行练兵,以树声威而资震慑。其余新政,应分次第,陆续举办,惟练兵则以筹饷为急务,而筹饷实较练兵为尤难。

查巴塘以内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自必竭力经营,奴才拟自宁静山以西,由江卡以至前藏、后藏、定日、靖西等处所有武员、粮员及所设制兵,应请一律裁撤,而沿塘之兵,系因传递折奏、公文而设,刻下电线未通,邮局未立,此项兵丁似宜仍旧其扼要处所,则仍留二三武弁以管辖之。通年计算员弁工薪并各兵丁原饷,约可得银十余万两。

又,驻两藏大臣文武官员及兵丁等,向有商价一项,每年约得银三四千两,拟将此项一并归公,作为兵饷,此外则实无款可筹。奴才现拟先照新章练兵六千,以一千驻察木多,因其地为驻藏通衢,川滇商旅会集之所;以三千驻前藏,以二千分驻靖西、后藏、江孜等处;有事则察木多之兵固可应调,即川滇边务大臣与川省之兵亦俱可以接应。再将番兵一并归我训练,则缓急可得万余人。他日若能另筹款项,再行扩充。惟关外道远且险,内地兵丁多不愿来,若尽用番民,又恐不足深恃。奴才再四思维,拟用汉人六成,用达木及三十九族之人四成,凡什长均以汉人充当,谅无他虑。然新章饷项在内地则为优,在藏中则犹觉不足,道阻且长诸物昻贵,似亦非略为变通不可。即以六千之数计之,每年十余万两,断不足用况。开办之始,建造营房、添置器械及员弁兵丁之盘费等事,在在所费不资,拟请旨饬下部臣会议,或由度支部或由某省先拨银数十万两,以为兴办之资。容奴才再向番官熟商,若有可以劝筹之处,必当极力设法,以济时艰。所有拟办之事,另折开呈御览,并据单开规复。藏中银钱优给,随员薪水,酌予保案及裁改官缺各等因。

度支部查该大臣筹议藏务,首重练兵。而练兵之款,则拟裁撤该处武员、粮员及所设制兵,腾出薪饷等银十余万两,并将驻藏大臣及所属官兵向有商价三四千两一并归公,抵充练兵饷项。且拟向番官熟商设法劝筹,具见该大臣就地筹款之苦心,至谓练兵以筹饷为急务,而筹饷实较练兵为尤难,其言更属中肯。惟该大臣请拨银数十万两,并未声明确数,臣部碍难悬断。但就原奏淸单参互钩稽,似需款尙不甚巨,且部库与各省同一支绌,即勉强挪凑,亦断难踌躇满志。再四商酌,拟于四川盐务项下暂拨银十万两,并于广东盐务溢收项下暂拨银十万两,共计二十万两,加以该大臣所筹十余万两,并由臣部拟拨铸钱机器一分,约值价银二十余万两,通盘核算已在五十万两以外,该大臣即尽此款斟酌布置,撙节动支,计已差足济事。如有不敷,再由该大臣就地筹补,以期共体时艰。

其裁撤官兵,究竟腾出若干,并归公商价若干,以及常年应需经费若干,应令确核细数,奏明办理。

至原奏所称拟先照新章练兵六千等因一节,陆军部查,藏地密迩邻境,屛蔽西南,形势綦为重要。该大臣既拟编练新兵,以重国防,自应查照奏定章程,酌练步队一标或数营,尽已筹之常年经费,及此次挪拨之款,妥为规画调用。知兵人员招募合格兵士,聚集教练,俟稍着成效,再为择要驻扎。以后如有劝筹的款,应行随时扩充,以重戎备。

至所拟并练番兵及编练新军拟用汉人六成,达木及三十九族之人四成,凡什长均以汉人充当,办法尙属可行,应准照办。

又,原奏内称新章饷项在内地则为优,在藏中则不足,拟请略为变通,自系实在情形。惟如何变通之法,未据详叙,无凭核议,所有营制饷章、建造营房、添置器械一切详细办法,应 由该大臣妥速筹划,奏明办理。

又,淸单内开,藏中银钱仍宜规复旧制一条。据称,乾隆五十八年,大学士福康安奏准藏中所行银钱派员监造,正面为中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忒文亦“乾隆宝藏”四字;嗣后嘉庆、道光年间均照此式鼔铸,每圆番平一钱五分,合库平一钱,以十圆为一两,通行藏卫,不知何年停铸。现在所行者均系商人所铸,并无国号,四川前铸藏圆,每圆库平三钱二分,打箭炉一带,争用之至,藏中则市价太低,寻常一圆,抵作二钱四五分,极涨之时,从未过三钱。若发给兵丁,虽照三钱二分,兵丁已不能堪。拟请饬下四川督臣,嗣后应解前藏之饷若干,靖西之铜若干,尽数仍解纹银到藏之后,由奴才派员监造,照从前式样,正面铸“光绪宝藏”,背面用唐古忒文以期利用,既免汇兑之费,且可得盈余之利。若通年以四十万计之,按照二成配铜,正面铜价工费外,岁可得万余金。创办之始,添购机器及每年运银入厂沿途赏需等费,均于盈余项下开除,另款存储,以备别项公用等语。

度支部查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据四川总督锡良奏请仿造印度卢比,每圆重三钱二分,发充藏饷,当经臣部会同财政处议准在案。今该大臣以四川仿照印度卢比所造藏圆,至藏中行用,市价太低,请照乾隆年间成案,由该大臣自行铸造每圆重库平一钱之银圆,以期复旧制而顺舆情,尊主权而利行用,自当准如所奏办理。应请饬下四川总督将嗣后应解藏饷全数解银交 给驻藏大臣自行铸造银圆,发充饷项,其四川所铸三钱二分之藏圆,虽不便于西藏,而打箭炉一带尙堪行用,今藏中既自铸藏圆,此项四川所铸藏圆应否停铸,应由四川总督察看情形,奏明办理。

惟查乾隆五十七年议准西藏铸造银币共有三种,均以纯银制造。大者重一钱五分,次一钱,又次五分,其重一钱五分者,以六圆易银一两,重一钱者,以九圆易银一两,五分者,以十八圆易银一两,大抵易银一两均得余利一钱,以充铸造之费。迨五十八年,又以所铸重一钱五分者不便于用,奏准停铸。嗣是仅铸重一钱及五分者计二种,今该大臣请复旧制,是否只铸库平一钱重者,抑仍兼 铸五分重者?原奏未经叙及。

又,上年四川所铸藏圆,即系仿照印度卢比之式,何以藏中能行彼之卢比而不能行我之藏圆?其故安在?乾隆年间所铸银币,全用纯银,至今藏人犹有宝而藏之者,今配铜二成,恐与乾隆年间藏中所铸有异,而与上年四川所铸无殊。究竟能否畅行无滞,原奏亦未叙及,事关圜法,不厌求详,应令查明声覆。

至所需机器,该大臣原拟于铸钱余利项下开支,惟创办之初,安得遽有余利购买机器?查四川重庆铜圆局现已停铸,自可移缓就急,拟请饬下四川督臣,即将该局所存铸钱机器,全分拨给驻藏大臣领用,以期便捷而资节省。其此项机器自川入藏所需运费,应由驻藏大臣自行筹备,并令将嗣后铸钱余利专款存储,抵充饷需,毋得擅行挪用。

又,单开驻藏随员优给薪水一条。据称,驻藏大臣只准奏调四员,咨调二员。奏调每员,月给薪水银六十两;咨调每员月给薪水银三十两。道路险远,物价昂贵,各省人员往往皆不愿来。驻藏大臣时有乏才之艰,拟请仿照出使各国章程,凡随员等均月给薪水一百六十两,咨调者减半,整装、归装,亦照章一律给发等语。度支部查,西藏毗连川滇,隶我版图,驻藏人员薪水等项,本难比照出使各国章程一律办理。惟该大臣所称道路险远,物价昂贵,各省人员往往均不愿来,自系实在情形。拟请准如所奏,嗣后驻藏大臣随员,凡奏调者均月给薪水银一百六十两,咨调者减半,其整装、归装两项,凡到差满三年者,各照三个月薪水银数支给,满两年者,减三之一;满一年者,减三之二,仍照出使东洋章程,统按六成核发。

至所请酌予保奖一节,吏部查,定章内开,出使随员三年期满,准照异常劳绩保免补免,选以应升之外官补用、选用。如外官保京堂、京职及京官,保各项班次并京职升阶海关道翎枝等项,一律议驳等语。近年各洋保奖之案,多系特旨照准,未便援引。比拟伏思,我朝控驭诸夏若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处道里,与西藏大致相等,向章各该处驻防期满,本准该管大臣酌保异常数员,而年限远近不同,独边界淸理积案之员,则三年即准列保,历经臣部分别办理在案。今藏地虽远,同系隶我版图,以后驻藏随员,拟请三年差满,准由该大臣仿照新疆等处向章,分别异常、寻常劳绩,择优请奬。仍将随员衔名并到差日期随时咨部查核,其未经咨部及不足三年者,槪不得率行列保,庶名实既符,而真才亦可以加奋。

又,单开裁撤粮员改设理事官一条。据称,关外粮员原为沿途之制兵而设,现拟裁去制兵,招练新军,所有饷项自应统归驻藏大臣派员收发,粮员无事,故请裁撤。查察木多拉里前后藏等处汉民渐多,从前汉番涉讼,番官往往偏执,汉民受亏,全赖粮员为之争论,或可持平断结。拟请裁去粮员之处,均改设理事官一员,专管地方词讼,仍由四川委派其公费津贴等,容与四川督臣详细商定,再行具奏等语。吏部查定例:四川打箭炉、松潘、杂谷等处同知五年俸满,如果尽心经理,番民相安,题请量予优叙,再留任三年,该督于抚驭得宜,政绩卓著之员,送部引见,候旨录用;其不能胜任者,随时撤回。

又,光绪二十一年议覆驻藏大臣奎焕请设靖西同知,案内请将该同知管理汉番事务,并管军粮关务通商事宜,作为边俸调要缺,三年俸满,由该大臣会同四川总督于通省实缺同知内拣选对调各等语。查关外汉民,本系客寄,未便径设流官,故向章只以粮员兼辖。今既裁撤粮员,则狱讼质剂,势必仰息番官,而我之主权转失,该大臣请于察木多拉里前后藏各处均设理事官,专理民词,自应准如所奏。于旧驻粮员之所,一律改设,其山南一带,亦可酌量增添。惟地方有烦简品秩,即应有等杀。此项理事官是否照理事同知或理事通判,即作为定缺。又,内地应以何项人员调充,任期若干,应否照边俸例办理,原奏均未议及。仍应饬下该大臣与四川总督详细核议,再行分别奏咨立案。

至原单请将靖西关同知一缺改名理事官一节,查当日奏设事有管理、交涉、通商要务,不仅军粮一项似未可改易今名,转多窒碍,应酌照东三省新设州县兼理事衔之例,即以同知本官增兼理事衔字样,庶专管与兼管职守各判,而全藏亦便于推行。

至所称前藏各粮员往往请销之款不免浮冒,迨至建昌道核驳之后,该员以四川省无力淸缴者有之,疲玩不缴者有之,其数约在数万以上等语。度支部查,冒销饷项,例禁綦严,应请饬下四川总督转饬藩司,按照该大臣所奏,认真追缴,悉数解藏,否则严行参处,以示惩警而重库帑。嗣后收支铜银,应令该大臣妥定章程,奏明立案,按年造具细册,报部核销,毋任稍滋弊混,是为至要。谨奏。

奉旨:依议。钦此。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