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张之洞摺《请准令汇丰银行代铸银元》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六日窃臣于光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具奏粤省机器试铸制拟附铸银元一片,于三月二十七日接准户部,奉上谕:所陈兼银元一节,事关创始,尙须详慎筹画,未便率尔兴办,着听谕旨遵行等因。钦此。经臣钦遵在案。现在制钱甫开,一切办理情形业巳另摺陈明,所有银元遵旨尚未开铸。兹有香港英商汇丰银行,因
两广总督张之洞摺《请准令汇丰银行代铸银元》
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六日(1889年8月31日)
窃臣于光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具奏粤省机器试铸制拟附铸银元一片,于三月二十七日接准户部,奉上谕:所陈兼银元一节,事关创始,尙须详慎筹画,未便率尔兴办,着听谕旨遵行等因。钦此。经臣钦遵在案。
现在制钱甫开,一切办理情形业巳另摺陈明,所有银元遵旨尚未开铸。
兹有香港英商汇丰银行,因前数年筹借洋款,与中国时有交易。前月遣人至海防善后局面商,闻粤省欲铸元,该行有英国轮墩【即伦敦】及美国旧金山所出条银,每条约重一千两份,成色较中国纹银稍高,欲求代为附铸,按月陆续交来,多则十余万两,少亦四五万两。铸成后,愿在中国各口一体行用。每铸银百元,补工火银一元,并送来条银四条,请为试铸。海防善后局司道禀商到臣。
伏查粤省除藩司、地丁、部款、运司、盐引、正课、海关税项均用纹银投纳外,其余运库杂款、各府税厂监金、捐项、租息、一切杂款,及善后局支发各项,率皆通用洋铸银钱,至民间所用则更全系洋钱。此等情形,不独粤省为然,如臣前摺所称,闽、台、江、浙、皖、桂等十余省大率相同。是外国洋钱之行销日多一日,即中国纹银之漏厄日甚一日。此已为中外所共知,无俟微臣赘述。
至汇丰为英国著名之银行,在中国口岸生意繁多,远胜他行。其意中国南方各省多用洋,外国所来之条银,不便散碎使用,欲自在香港开铸,则购买机器、置造厂屋,所费不赀。欲在外国铸就运来,则中国近来通用之洋钱大半皆系墨西哥国所铸。条银所出之地,洋钱所铸之地,相去太远,运费甚多,不如粤省与香港相距咫尺,朝发夕至,便于往来,可以节省费用。且以中国所铸之银钱行用于中国,理势既顺,获利自饶,此汇丰洋行情愿铸用中国银元之实在情形也。
前准户部来咨,本拟请旨允准试办,惟原咨令将部臣所陈四弊预筹杜绝,慎选贤员,切实经理,终始如一,以期推行尽利;并云目击时艰,亦思兴铸银钱,权衡国用。是部臣之意,实以试铸银元为可行,且拟准粤省试办。惟兴利必先防弊,自系慎重银币之意。
臣查部臣原奏,谓中国之银,出洋者多,一旦聚以铸币,恐致价贵源涸。查现在粤省试铸银元,其银条取诸汇丰,乃保来自外国,即使汇丰条银或有短绌,亦可向别家洋行购买,于中国原有纹银并无销耗,且可使外洋纹银充牣中华,则源涸之弊无矣。
部臣又恐炉匠搀和,小民销剪。查搀和之弊最易辨识,闻声辨色,皆可不爽,局员详备,监察从多,只在经理得人,章程周密,所谓慎选贤员,即无此弊。至小民私销一节,查此事销毁无利,保其必无,既无机厂,亦难私铸。
小民私剪一节,査银元上铸明重几钱几分,轮廓花文均精,若稍有亏缺轻小,其伪显然,较之内地向用各种化宝,松江银锭,方圆厚薄参差不齐者,银店尤易辨别。
再查粤省所用洋银,率皆椎鏧整日久,破坡烂板,现在诚不免有剪碎使用之事,今官局拟铸银元,业拟照外洋通例,兼铸每元二开、五开、十开、二十开之小银元,以便民用。亦铸明分两轻重,民间交易,即一钱数分之微,可以小银元搭用,无须等平,可免纷争,既可零用,何须私剪,则搀和私剪之弊无矣。
部臣又虑熔化折销,官帑有亏。臣细加考核,如银元大小兼铸,核计成本,足可通融抵补,不致有亏。至汇丰附铸之银元,已议定酌补工火,将来赢则多铸,歉则少铸,操纵因时,则销折亏帑之弊无矣。
部臣又虑银色太低,减成取利,用必不畅。臣查中国所用之洋钱,前各国皆有,近则墨西哥国所铸盛行,臣饬通晓化学之西匠将各种洋钱逐加化验,大率得银九成,不相上下。始知从前有谓只七成者,其说不实。至各国所铸小洋钱,通例皆逐次递减成色,最少者亦有八成左右。今粤省拟铸银元,意取中外流通,其大银元定用九成,小银元由八成六递减至八成为止。色虽稍逊,工费较多,其实成本仍系一律。总期较之外洋所铸成色相符,或且稍胜,民间自无异说,断不肯任意减成,以致自生窒碍,则减成不畅之弊无矣。
部臣谓广东省银元铸成后,税厘、杂项均准搭收,各省协款,应查明受协各省向用银元与否,分别办理一节。
臣查粤省拟议原系解部各项,仍用纹银,向用洋钱省分,乃以新铸银元搭解,与部议正复相同。
伏查部臣所虑四弊,臣俱已熟虑周防,并无窒碍,然臣所谓此事之有益者,犹不在此。泰西各国率皆自铸金银各币,自相宝贵,不用别国之钱,中国乃用各国错杂所铸之银钱,甚至破碎不可辨识,而民间争相行用,其于体制实有所关。《传》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今远人慕化,欲用中国所铸之银元,其文曰“光绪元宝”,如推行渐广,不特中国各口岸,即越南、暹罗、南洋各岛均可用中国之银元。各该处华民甚多,其心皆有所维系,是此事实大裨于国体;至利析锱铢,抑其末也。
惟洋钱每元向重七钱二分,臣前奏因中国之银,中国所用,故拟定为库平七钱三分。兹据汇丰洋行声称,仍铸七钱二分,则与向有洋钱一律,便与交易。窃思既欲中外通行,自宜俯顺商情,仍以七钱二分为率。至附铸之小银元,亦照此递为差减,民间向来以此为便,现今省内省外市面触处皆是,自可行销无滞。
总之,此事臣再三筹度,可发可收,似属有利无弊。合无仰恳天恩,准照部臣前议,由粤省铸试办,即由户部行知各省,凡向用洋钱各省、关,一律通行,准其与洋钱一体完纳华洋厘税并各项杂款、一切捐项。其官商军民或用中国银元,或用洋铸银钱,随宜通用,听其自便。粤省所铸之银元,刻镂精工,成色有准,较之东洋银钱过无不及,商民既肯用洋铸之银钱,岂有转不愿用中国自铸银元之理?且并不禁外国之洋钱,又不强其必用官铸之银元,于市面民情两份无纷扰。
至向用洋钱各省,藩运、官库所收之项,其向用纹银投纳者,倘有用新铸银元交纳,应准其仍照各该省行用洋钱向章补缴纹水,于经制之款亦毫无窒碍。
所有粤省筹议官铸银元,恳请准令汇丰洋行附铸行用,以期中外畅销各缘由,理合恭摺具奏请旨。并银元式样大小计五种,每种十元,分装两匣,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硃批:户部议奏,单并发。钦此。
附清单:谨将广东钱局试铸银元式样大小五种,分装两匣,开单恭呈御览。针开,
一号银元十枚。每枚重库平七钱三分,现拟改为七钱二分。
二号银元十枚。每枚重库平三钱六分五厘,现拟改三钱六分。
三号银元十枚。每枚重库不一钱四分六厘,现拟改一四分四厘。
四号银元十枚。每枚重平七分三厘,现拟改七分二厘。
五号银元十枚。每枚重库平三分六厘五毫,现拟改三分六厘。
以上大小银元分两,系照光绪十三年原奏每元重七钱三分,依次递减,今因汇丰洋行商请附铸,拟改为每元重七钱二分,二号以次按照递减,以顺商情。合并陈明。
硃批: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