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讲学士秦绶章为请由京师工务总局开铸大小银元等事奏折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臣秦绶章跪奏,为请由京师工务总局开铸大小银元,以维圆法而一市价,并将部库正杂款准折银元收放,俾得一律通行,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臣恭读七月二十一日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章京刘庆汾请仿照成法印造铜钱通伤各省筹办据呈代奏一折,著总
翰林院侍讲学士秦绶章为请由京师工务总局开铸大小银元等事奏折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臣秦绶章跪奏,为请由京师工务总局开铸大小银元,以维圆法而一市价,并将部库正杂款准折银元收放,俾得一律通行,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恭读七月二十一日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章京刘庆汾请仿照成法印造铜钱通伤各省筹办据呈代奏一折,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妥定章程,奏明办理。钦此。仰见皇上整顿圆法、通变制宜、利用厚生之至意。
伏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刘庆汾原奏,所陈印造铜钱诸法甚为详,核其意以铜本日少钱价日贵,议铸当五、当十、当二十钱,以剂不足。所谓成本轻而获利倍者盖在于此。而质轻则私毁无所利,制精则私铸不能搀,此则专用机器藉杜作伪。撰厥情形,良非虚拟。然臣再四寻绎,惟其专言铸铜钱而不及铸大小银元,其法似尚未备。拟请银钱并铸,统筹办法推言之以备圣明采择焉。
一曰添铸银元,以敷周转。窃查外国之币以金、银、铜三品为差,自洋钱入中国易我宝银,数十年来漏后已甚,本应急图变计。今金币尚未创铸,就民间通用而论,自当以大小银元与铜钱相辅而行。铸钱以当五、当十、当二十为率,然当一之钱不可不铸,小民零用以此为便。至千钱以下、百钱以上,则以小银元之用为最繁。银元有所谓角子者,举一元而十分析之约以一角、二角、三角至五角而止。现广东、湖北所铸具有成式。尝谓机器铸钱工巧兼擅,然铸一钱不过得一钱、数十钱之用;铸一小银元,可得数百钱之用。同一鼓铸,事一而利倍,费省而效广。当此制钱日绌,民用无资,非铸铜钱无以救沙钱之敝;非铸银元无以济
铜钱之穷,此不可偏废者也。一曰画一钱价,以杜欺诈。市价之不齐都门为甚,钱有官钱、票钱、通用钱之殊,银有松江、足纹之别,平有京平、市平、公砝库平之异。市侩缘此上下其手,往往于现银交易故为抑勒,平银无定衡,换银无定价,官不及禁,民亦不能与争也。近闻外省行用中国银元,其成色、分两较墨西哥洋有赢无绌,而兑钱必短十数文,实由奸侩之有意阻挠,使良法必不可行,以遂其罔利之计,实可痛恨。今用银元铸明分两,诚能颁示定价。每一大元值钱若干,每一小元值钱若干,如广东省每重七钱三分之洋银,例换制钱一千零五十文,并无涨落,亦未尝不可通行。如此则取值均而行用便,乃能得银元之利也。
一曰准缴官款,以昭公信。大抵银元之倡行,必以部库正款准与收纳为一大关键,部库不收银元而强市肆用之,是上欺其下、下疑其上,势必不能。前者广东省解到代铸银元三十万,至今尚未行用,职此之故。原议请将各省厘税、丁漕、薪俸、军饷、内外一切正杂各款,凡例纳银一两者,改为龙洋一元五角,实为扼要之论。然臣犹鳃鳃过虑者,向闻部库之银其入也必补平色,其出也必扣平亏,且衡量之间,畸轻畸重惟意所在,一旦改用银元无可掩饰,而吏胥、库丁之中饱尽发其复而无余,其为不利实多,必有力阻其事者。拟请变通办理,如每银一两,以银元抵数之外定为贴费若干,俾资艳注。应由户部堂司各官详细妥议,著为简明定例,外省征收各款准此。庶几有化私为公之益,无以私废公之害,而部款改用银元可得行也。
一曰责成工局,以精制造。原奏谓各省现造龙洋转由外省销行京师,势理不顺,然则银元之行必自京师始,银元之铸必自户部始。惜乎近年屡有条陈而迄未及行也。今奉七月初五日上逾,特设农商工总局。窃思工局专务制造,而银无实制造之大纲。凡所以讲求制造者,欲其能易银钱以收利权也,则何如以鼓铸银元定为制造之考成银元之例,得稍加铜质利也,银元搀铜而铸不如程即弊也,利弊立见,而工局之成效即可于此卜之。应请遂派专员,会同工务总局精制银元,并推及各省之有宝泉局者,一律添铸,以期内外比较,上下流通,斯银元行而大利薄也。
臣为扩银元之利,补钱法之衰,作金磅之肇端,杜钞票之流弊,恳请伤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户部核议施行。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