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璋折《请饬户部添铸铜圆》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1897年5月20日《申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2-09-16     355
御史陈其璋折:请饬户部添铸铜圆(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窃维国法之坏,至今已极。各省督抚或购外洋械器以铸银圆,或请减制钱铢两以节铜耗,因时制宜,无非为国用民生计也。现在创造银圆,如直隶、湖北、广东等省,业已盛行,即如河南、山西等省,亦皆附铸鄂省,以资行用。风气所开,愈推愈广,数年以后已不难收利权以塞漏厄矣。然近来各省钱价之昂,日甚

御史陈其璋折:请饬户部添铸铜圆(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窃维国法之坏,至今已极。各省督抚或购外洋械器以铸银圆,或请减制钱铢两以节铜耗,因时制宜,无非为国用民生计也。现在创造银圆,如直隶、湖北、广东等省,业已盛行,即如河南、山西等省,亦皆附铸鄂省,以资行用。风气所开,愈推愈广,数年以后已不难收利权以塞漏厄矣。然近来各省钱价之昂,日甚一日,每银一两,仅易制钱一千一百文,每一银圆,仅易七八百文。民间则搭用竹器,官场则发给纸卷,真伪杂出,民信牢骚。当此振兴商务之时,尤须钱币流通以资周转。苦不设法补救,恐生计日感,民不聊生,难保不激成变放。

臣一再筹思,计唯仿照外洋,添造大小铜圆,以补制钱之不足。盖以铜圆者,制钱之母,制钱者铜圆之子,两相济则自然流通,一不备则诸多窒碍。查外洋铜圆分为三品,上品重四钱,中品半之,下品又半之。三品均用红铜,每百斤价银二十两,若以白铅搭配,则为黄铜,每百斤价仅十三两五钱,而上品大铜圆可铸四千枚,除去火耗、薪工,以八五折核算,每枚作制钱二十文计,可得制饯六十八千;中品下品以次递减。成本既少,获私自多。

而议者或谓铜圆无异当十大钱,与其改造铜圆,何如整顿大钱,尚属我行我法。不知大钱虽系当十,而轻重不一,大小不济,势不能信用于各省,且私钱充斥,禁用为难。若以械器改造铜圆,则其利何可胜算:

需铜少而值钱多,其利一。

成式定而抵值準,其利二。

分作三品市廛适用,其利三。

不穿中孔,工省价廉,其利四。

铜色精空,人知宝贵,其利五,

往来商贾便于携带,其利六。

鼓铸愈多则银价自长,其利七,

行用既广则物价亦平,其利八,

然此仅言利之说也。以言乎弊,则不禁白绝者四:

花纹精工,伪造难以慕仿,一也。

铢两分等,私铸不能混射,二也。

值钱既多,毁熔无可图利,三也。

抵值既率,兑换无 可低昂,四也。

或者谓铜圆利厚,难保无私购域器以伪乱真。然奸民设炉须求隐僻,械器重笨,岂能暗藏,况一经查拿,即械器亦必归官,是所得不赏所失也。或又谓洋人仿制,更不难夺我权利。窃思香港专铸一仙、二仙等钱,获利已久,徒未闻别国洋人有奸偷争利者,况注明中国年号,岂洋人所原为耶?

拟恳皇上饬户部,妥议章程,先于直隶、两江、两湖、两广等省借用鼓铸银圆械器,预行试办。其余各省,如有股实绅富,原照官银行办法集股兴办,即由藩司给照,贵成该绅经理,仍命藩司董其成。所需铜斤就矿购买,其无矿之处,则由该绅领照采买,照章纳税。每具械器日可铸铜圆若干枚,核其岁入之利,酌提几成以助铁路岁修经费。如此变通办理,于库储、兵饷、民用、商务、铁路,均有裨益。而其最要关健,尤在库中收发,及各省厘税、钱粮,准将铜圆一律行用,无庸再照咸丰初年当十大钱章程限定搭用成数,致多窒碍,庶商民便于行用,历久通行矣。

(又附片)

再,钱法本无善策,自古已然,重则私毁,轻则私铸。杜私铸难,杜私毁尤难。然尽力访拿,或不难以惩治也。乃臣闻洋人在沪,往往运钱出洋,熔作白铜以制器皿。私毁而出于彼族,则又非国法所能绳者矣。近年来,东南各省洋铜器皿更多,铜色较华货为佳,而价值反贱,是洋人之毁钱制器,确有可凭。旧钱既尽被搜罗,新钱又以资接济,我铸彼毁,适资盗粮。

目今时事艰难,持议者动言变法,而所办多系琐务,究何补于国计民生。若钱法一项,因循旧章,不思变计,恐朝廷之鼓铸,不能供彼族之销熔,再阅数年,势必无钱可用,公私两逝,关系非轻。可否请旨饬下户部,悉心妥议,先事预筹。如果铜圆可行,则每一银圆,应易大铜圆五十枚,计每重四钱。共计重二十两,如洋人毁以制器,亦展无利可图,其弊当不禁自绝矣。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