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总督张 奏《驳美员精琪所陈中国改用金币无益有损》折(摘录部分、有整理) 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5-08-09     4
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904年12月1日《申报》:奏为虚定金价改金币,与今日中国情势不合,无益有损,无论授权外人与否,皆不可行,仅陈管见,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窃照美国所派会议银价大臣精琪来华议定金银价值一事,臣二月中由京回鄂,精琪已在汉口恭候,约期晤谈。嗣经接晤两次,该员一切议论,诸多支离,臣层层驳诘,该员亦不能分条辩析,切实答复。……

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904年12月1日《申报》:


奏为虚定金价改金币,与今日中国情势不合,无益有损,无论授权外人与否,皆不可行,仅陈管见,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

窃照美国所派会议银价大臣精琪来华议定金银价值一事,臣二月中由京回鄂,精琪已在汉口恭候,约期晤谈。嗣经接晤两次,该员一切议论,诸多支离,臣层层驳诘,该员亦不能分条辩析,切实答复。……今臣阅其开送中国圜法条议,不禁为之寒心,收敬为我皇太后、皇上披沥陈之。

伏念财政一事,乃全国命脉所关,环球但为独立自主之国,财政断未有他人主持者,更未有令各国人干预者。其第一条言:中国设立圜法,其措置以赔款国之多数能满意为准;第三条,派一洋员主理正泉司,总理中国圜法,由其管理制钱局及正泉司所辖诸事;第四条,正泉司每月刊造详细钱币情形,含国外汇兑汇划等账目,此账目并非中国政府之账目,准赔款相关国之代表人查看;第十三条,准可靠银行发行钞票,与通宝同价,归正泉司管;第十七知,正泉司主理财政整顿之事。——不复问主权之何属,其悍然不顾,乃至此极。……

臣所最不解者其于新铸银币,其限制只能在本国通行,而在外国买卖、购金,其价值须由司泉官临时定夺。至其续送条议,则明言此银币在本国支付款项作32换,付外国款项则须照生银价销用以40换之谱,其法不过以值市价40两之金,政府勒令止值32两,而外国只须持32两银,一入中国即可得市值40两之金。立法太横,民必不遵,法必不行……

另有勒令民间以新币还旧债一节,尤为横暴无理。……此令一出,必致中国借贷路绝,大乱立见。……所谓“铸头出息”者,凡铸大小银币,大圆可搀用铜铅1/10,小圆1/10零,民用总以大圆为多,而大圆除去工本、火耗盈余并不甚多。然此项“铸头出息”,其利虽微而其势甚顺,于上有益而于下无损……此乃国家权利应有之利,不须用外人主持……

至于金行用币之说,浮慕西法者,皆持此议。臣以为不然。外国商务盛、货价贵、民业富、日用费,故百年以前,多用金或银或并用,三十年来,各国多数改专用金,盖商业日广,罕有仅值洋银数角者,中人【中等资产之人】一日之需多超一元,故以用金为便。中国则民贫物贱,日用率以钱计,贫民每日口食仅一二十文,中人亦止六七十文。沿海各省用钱者十之二三,内地则多至十之七八,用铜之地,倍于用银之地,是中国虽外人名之用银之国,实则为用铜之国。若以中国现状,改行金币,非但无金可铸,亦非所宜之时。

至于金汇兑、汇票,外商是否信用,所不敢知,而我必先出重息筹借巨款,储金镑以待应付,已受巨亏,况各国银行遍于中国,汇兑之利,彼所固有。而我今欲设分行,以夺其利,彼必群起以挤我,彼之厚力而势众,我则力薄而势孤,岂能与之争衡?……

镑亏一项,若欲为自强之国,兴实业,畅土货,造机器,则镑亏虽贵,害少利多,不足患也。……今以金贵银贱之故,赔款每年虽多二三百万,而商民获外销之利则可二三千万,其无形之益已多,且出口货多,则税亦多……

为今之计,划一币制,已与各国商约,订有明文,自不可不迅速举办。惟改用金币,则国力未充,且于中国情形不宜。若本无金币而欲以虚票作金币,假使为金所迫,竟能散布此数千万虚伪高价之银币纸票于民间,其害甚巨,盖无实之币、无实之票,必壅滞不行,跌价私售,无金本、无银本之纸票则贬行用,百物之价则日贵。须由民间渐慢积累,用银之地日广,再体察情形参用金币。

精琪之议,陷我以虚,夺我实在,其计至毒,其害至显。正缮折间,闻精琪已出京回国,此奏非为精琪一人,并不仅为金币一事,再有此论,须正言驳斥。谨奏。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