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七日/公元1904年5月31日《申报》:漕运总督陆【陆元鼎】奏为《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拟请试铸铜元,以图补救》折:头品顶戴漕运总督臣陆元鼎跪奏,为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拟请试铸铜元以图补救恭折具陈,仰祈 圣鉴。事:窃维今日钱法之穷,到处皆然,清淮一带尤甚。每银一两易钱1100数十文,洋银一元易钱730-7
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七日/公元1904年5月31日《申报》:
漕运总督陆【陆元鼎】奏为《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拟请试铸铜元,以图补救》折:
头品顶戴漕运总督臣陆元鼎跪奏,为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拟请试铸铜元以图补救恭折具陈,仰祈 圣鉴。事:
窃维今日钱法之穷,到处皆然,清淮一带尤甚。每银一两易钱1100数十文,
洋银一元易钱730-770文,钱无来源,官亦无由制其贵贱。良以清江虽非省会而地处四冲【交通要道,交通发达】,舟车荟萃,向系行使制钱,其与江北连界之山东、河南、安徽,又贯用钱,省分商票交易,非钱不行,即如淮北盐运、徐属土药,淮徐一带黄豆、花生等物实为土产大宗,岁出入不下千万,无不以钱易银,尤恐用洋鹰,则不尽通行。由是,钱价日贵,银价日贱,民间受累匪浅。
标营放饷以银贱,则兵丁受窘;勇营放饷以钱贵,则公项受亏,此钱荒银贱,公私交困之实情也。
臣前在江苏藩司任内,因吴中缺制钱,禀商抚臣,咨福建藩司检寄铜元式样,筹备本银,交江宁银圆局创办铸解苏行使用,民颇称便,此事奏明有案。幸而风气大开,宁局铸造渐多,上年升任淮扬海道沈瑜庆每月备银5000两,交宁局易换铜元,发浦市供用。
臣到任后,因前缴太少,拟每月加换万金,该局赶制不及,仅允其半。现在江宁铜元至浦者,每月仅合制钱12000余串,各钱商缴本领用,杯水车薪仍不济事。
然而江河风波之险,舟舰运行之滞,承办者深以为苦。前此电商闽、浙两省备价易换,或应或否,其数益少,其运益难,事遂中止。
近闻各处查禁出境甚严,来源更塞,即使续添机器仍恐不敷周转,而江北市廛入少出多,动辄穷于应付,日复一日,商民坐困,此铜元短绌无以济用之实情也。
臣反复筹思,遍加咨讨,欲图补救,以济圜法之穷,非参用铜元不可,欲得铜元以苏商困,非就近鼓铸不可。
现据清江绅商公禀,请开铸铜元。臣亦知财政攸关,未易与办,惟目睹钱荒情形,舍此无以救一时之急而慰绅民之望。查咸丰五年,前南河督臣杨以增因制钱短缺,奏明在清江设局鼓铸当百、当五十、当十大钱,以便行使,经户部复准有案。虽臣衙门册档毁于兵燹【因战乱而毁】,淮安府衙门尚有文卷可稽。今请开铸铜元,亦属事同一律。惟清淮地方偏小,经费素绌,不独挪借官本未能宽裕,即一时息借商款,亦复无多,只可量力行事,一切从省。
权为试办,合无仰祈天恩,俯念江北钱荒银贱,民情困苦,准在清江设局试铸铜元,以便行使。如蒙俞允,臣谨当督同官绅,核实妥办,酌定详细章程,复核盈余,力除弊实,另行奏咨备案。所有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拟请试铸铜元各缘由理合缮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奉硃批:户部议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