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公元1900年12月5日《申报》:闽省前因制钱缺乏,鼓铸银圆,以济圜法之不逮。当时归商经办,所铸大小银圆,均未尽善,致不能如粤、鄂两省所铸,通行于时,近以资本不继,经闽浙总督许筠庵制军奏明改归官办,银钱并铸。委布政使张方伯会馼为银圆官局督办,盐法道杨观察文鼎为银圆官局总办,札行各属出示晓谕,略谓:(晓谕内容略,参见上一条十月
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公元1900年12月5日《申报》:
闽省前因制钱缺乏,鼓铸银圆,以济圜法之不逮。当时归商经办,所铸大小银圆,均未尽善,致不能如粤、鄂两省所铸,通行于时,近以资本不继,经闽浙总督许筠庵制军奏明改归官办,银钱并铸。委布政使张方伯会馼为银圆官局督办,盐法道杨观察文鼎为银圆官局总办,札行各属出示晓谕,略谓:(晓谕内容略,参见上一条十月十三日《示用银圆》消息)
查银圆之铸,创自外洋,流入中国,通行于市,民间贸易,喜其便利,而昔之宝银锭等物,转日见其少。今两湖督宪张香帅总督两广时,以中国现银甚多,尽用外洋所铸之银钱而不自铸、以利民用,未免仰他人之鼻息,且更恐剥耗日深,爰特购置机器,设局开办于粤东。
迨香帅移节两湖,复试办于湖北两省,所铸大小龙圆、银色最佳,流行于江浙闽粤诸省,无不称便。大龙圆虽尚不多见,而市间所用之小龙圆则几乎尽系中国所自铸,而外洋所铸者,转寥落若晨星矣。
厥后,易俊、陈其璋、王鹏运三侍御先后奏请仿照成法推行各省,迭经部臣议准,奏请咨令沿江沿海各省一律鼓铸,并声明务须考核成色,流通行使。于是宁、皖、闽、浙、湘、津、吉等省相继设局,就中惟江南大小龙圆能与粤、鄂两省所铸并行不悖,湘津吉所铸,以路远不甚多见,而皖闽浙三省龙圆亦不能一体通用,持向钱铺兑换,必多方抑勒,甚有兑者,虽愿短价而钱铺中仍不肯收兑者。广东、湖北、江南三省大龙圆虽可搭用,然以不能用于洋商所设之银行,故流通终属不广。
即以小龙圆而论,唯广东、湖北两省各处皆通,江南所铸已不能行用于浙,推之他省,想亦如此。按之部议所请,考核成色流通行使之言,已觉不合。
今闽省又煌煌出示,令将外省所铸银圆“无论大小,概不收用”,是自分畛域而塞通行之路,欲其流布于各省也,得乎?否乎?或曰闽中大宪之所以为此言者,以前此所铸银圆未臻妥善,不能行用于各省,今虽按照番银【外国银圆】核计分两,较粤、鄂所铸有盈无绌,仍恐不时所疑,故杜绝他省所铸而先自行用于本省,此其中自有权变之道,非故歧视他省也。
但国家之所以鼓铸银圆者,即不能行使于外洋,亦当使中国各省一体行用,乃今先不能自广流传,又何怪洋商之不允搭放?曾是为民生筹利用之法者,而果如此之昧昧【昏暗,糊涂】乎?夫使所铸银圆,果能将成色分两认真提验、精莹光泽、遗憾毫无,自当由大宪行知各省出示晓谕一律通行,不准钱侩有心抑勒,方为善策。若以各省所铸之银圆而但用于本省,吾未见其利便于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