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大臣裕钢摺:《请运饷入藏以易藏钱》光绪廿七年二月初三日窃查西藏所属拉里及前后藏台饷并靖西边饷四处,每年由川共拨银十万三千两,向例俱解至打箭炉,由各粮员在藏自觅番商汇兑。每饷银一两,在藏获兑一钱重之银钱十元,既免长途转饷之费,更省以银易钱之劳,历经照办无异。自上年藏中银价陡低,市以藏钱七八元郎可购银一两,各番商均愿购银赴打箭炉买
驻藏大臣裕钢摺:《请运饷入藏以易藏钱》
光绪廿七年二月初三日
窃查西藏所属拉里及前后藏台饷并靖西边饷四处,每年由川共拨银十万三千两,向例俱解至打箭炉,由各粮员在藏自觅番商汇兑。每饷银一两,在藏获兑一钱重之银钱十元,既免长途转饷之费,更省以银易钱之劳,历经照办无异。
自上年藏中银价陡低,市以藏钱七八元郎可购银一两,各番商均愿购银赴打箭炉买茶,不愿汇兑饷银,于是各台库一旦拮据,曾经奴才派员会同前藏粮务并传同番官聚齐各番商再四开导,讫不能兑。至上年杪,始据商上【“商上”一词在使用上既可以理解为整个机构实体(如代指达赖喇嘛的机构实体,或指拉萨等地方政权),也可以理解为财库,本处指主管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噶布伦【西藏地方政府主管行政事务的官员】等会同粮员议明,禀知达赖喇嘛,请自光绪二十七年起,每年台饷边饷十万三千两,统由商上认兑。但须汉官运银到藏,交由商上铸钱缴饷,每银一两只能缴藏钱九元,暂办一二年,俟市价照旧再议,仍复旧规。现据前藏粮务杨兆龙会同靖西同知后藏拉里各粮务具禀前项各情,恳请奏咨立案前来。
奴才覆查西藏饷项,自乾隆五十七年福康安奏定章程,原系饷银解至藏库,发交商上铸钱,由驻藏大臣派员员督同噶布伦等监造,每银一两易换一钱重之银钱九元,以多出之一钱作为工匠物料之需,嗣因番商等自向粮员求兑,因两有裨益,铸钱之例遂停。今因市中银陡低,番商居利不肯认兑,兵饷按月支给,断难久待,若运银至藏,向市间掉换银钱,短耗尤多,实无别项良法。
该商上既认铸钱缴饷,暂办一二年,亦系顾全大局一时权宜之计。自应允为变通办理。……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硃批:着照所请,户部知道。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