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彭毂孙呈:《请代奏铸金钱》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申报》)

【清末机制币相关奏折】 2024-04-24     140
主事彭毂孙呈:《请代奏铸金钱》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査咸同之交,银贵钱贱,至今日而适相反。已往者无论矣,试论今日银贱钱贵之弊。商务以中、英交涉为最多,故各口岸皆以英镑为准,法之佛郞、德之马克、俄之卢布次之。通商之初,每镑合规银三两上下,至光绪初年每镑由三两以外涨至五两上下,已有金贵之患。至光绪二十年前后,竟由五两涨

主事彭毂孙呈:《请代奏铸金钱》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

 

査咸同之交,银贵钱贱,至今日而适相反。已往者无论矣,试论今日银贱钱贵之弊。

商务以中、英交涉为最多,故各口岸皆以英镑为准,法之佛郞、德之马克、俄之卢布次之。通商之初,每镑合规银三两上下,至光绪初年每镑由三两以外涨至五两上下,已有金贵之患。至光绪二十年前后,竟由五两涨至六七两,今年则八两上下矣。故知银贱钱贵,断由镑价日昂之故。何以言之?光绪二十年以前,东南各省每银一元,兑钱一千有零,近年以来,跌至八百文上下,江、浙各省有在粤附铸铜钱,减轻分两之举,行之两年,钱价迄未加增,而北路钱价奇绌,为十余年来所未有。

谓北路大小银元未能畅行,何以解于东南各省?谓:钱短由于私毁。何以昔年私毁少而近年私毁多?且何以二十年以前与二十年以后钱价悬殊若此?

窃以为。镑价日昂之害无疑也。

各国以金为币,通地球计十之九,所不用金者,中国与印度耳。近来产金日少,耗金日多,每年出洋盈千累万,不足以供各洲之销耗。中国银为上币,铜为次币。铜矿日塞,铜苗不旺,铜本难筹,铜钱价不能平。日本运铜之路绝,加之以私销私毁,钱益少而铸益艰,以绌于金数十倍之银,致行使漫无限制之钱,银安得不贱?钱安得不贵?近美洲银矿停工而觅金矿,虽西哥熔银停炉而用金钱,日本亦有改铸金钱之议,论者皆以为银贱受亏之故,独上海《时务报》谓镑价日昂,出口货税必旺,进口货税必衰,中国坐享其利,若改用金钱,恐于洋税有损。言似近理,殊不知出口货税本不敌进口货税,近年丝茶尤为减色,而洋货充斥,流入日多,即洋商贩运来华,岂肯以镑价之昂,亏折售卖?是获利者偶有一二华商,受亏者不止千万华民也。且国家按期买镑归还洋款,前年似定之数,今年已不敷矣,此后更当何如?镑价困于外,钱价困于内,国计民生均可焦虑,若不变计,其何以堪。

是不开铜矿,不筹铜本,不平铜价,断不能多铸铜钱,即多铸亦无益。不铸金钱,不能定银钱行市,即不能平铜钱价值。各省金矿虽未尽开,而吉林、漠河、新疆、甘肃等处所产,尽敷源源鼓铸,且以银购铜,铸成后折耗甚多,铸金与铸银同,正无须别筹成本。宜于京师设金钱厂,并附铸铜钱,各省亦宜广铸银元,以辅京厂之不足。

间尝统筹全局,计日程功,为时五年,当可大定。

以现在国家每年所入财赋计之,当铸金钱一千万元,银钱一万二千万元,各省方资周转。每年铸金钱二百万元,银钱二千四百万元,五年可以告成。并宜重订圜法,示以限制,当可行之百年而无弊。法以金一值银钱十,银一值铜钱千,银钱毎十分之一值铜钱百,银钱十元以上用金钱,无得用银铜钱,铜钱百文以上用银钱,无得用铜钱。请发明谕,详定章程,俾垂久远。盖铜贵则限其数,镑贵则均其势,上之国家不受亏折,下之小民庶免怨咨,裕国利民之政,无有切于此者,未可置之缓图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