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货币作者:梅心如《东方杂志》1934年31卷 第14期 (暂以7月份推)四川之事,无奇不有,因为一切的权力都在军人们手里,所谓“军人万能”“有枪斯有权”是也。凡是一件事,不问合不合逻辑,于国于民有利没有,只要军人们想着于本身有利益,立即执行,所以 四川的一切事,弄到现在这样一塌糊涂,千疮百孔,无法解决,民不聊生,日有民变的可能,就是这个缘
四川之货币
作者:梅心如 《东方杂志》1934年 31卷 第 14 期 (暂以7月份推)
四川之事,无奇不有,因为一切的权力都在军人们手里,所谓“军人万能”“有枪斯有权”是也。凡是一件事,不问合不合逻辑,于国于民有利没有,只要军人们想着于本身有利益,立即执行,所以 四川的一切事,弄到现在这样一塌糊涂,千疮百孔,无法解决,民不聊生,日有民变的可能,就是这个缘故。
四川的货币在这样情态之下,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现在 四川货币通行的奇形怪状,为古今中外所无;由货币的混乱状况就可推想到 四川军人之专权,人民之痛苦了。现在将 四川货币的现状简略写出,以供国人硏究货币者之参考,但著者赴 川调查的时间短促,加以刚刚碰着 川中空前大战,定多遗漏的地方,望读者原谅。
四川货币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 淸 光緖二十七年以前,在当时四川通行的货币可以分为二种:
(一)银元宝:轻重不定,普通每锭大约重十两左右,也有重五两一两的,但数量不多,这是当时的主币;
(二)制钱:就是京师 宝泉局及各省官局鼓铸的通宝制钱,圆形,内有方孔,铜质,这是当时的辅币。
第二时期自淸光緖二十七年开始铸银币起,至民国十七年止。在这个时期内的四川货币可分为银锭,银币,纸币,铜元,制钱等。
(一)银锭:自淸光緖二十七年成都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起,一年比一年减少,民国元年以后,都市上的交易多不用银锭而通用银币。
(二)银币:通用的银币可以分为下列数种:
(甲)淸代龙元,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至七钱三分,含银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半为本省厂造。
(乙)袁头银币,重为库平七钱二分,含银百分之八十九以上,此为 武昌 天津 南京造币厂所造而流入 四川者。
(丙)旧新汉字大元,重为九七市平七钱二分,含银百分之九十不足,为 成都造币厂铸造, 重庆也在设厂铸造,叫做 重庆板,银币背面汉字下侧方小圈内多两条小线,所以又叫做挂须银元,成 都市面不能通用。
(丁)五角旧银币(龙纹),重库平三钱六分,含银百分之七十;五角新币(汉字)重量及含银均无一定标准,此种汉字五角银币至民国十七年因闹厂杂风潮, 成都厂方才停铸。
(戊)一二角银币,二角重库平一钱四分四,含银百分之七十,一角重库平七分二,含银百分之七十,这两种银币至 民国元年, 成都造币厂即行停铸。
(己)半角银币,因子量不多,市面通行甚少, 淸 宣统二年即行停铸。
(庚)云南银币,分龙元与唐继尧像两种,两种内又各分一元五角两种,都有不少钢板,此币为云南造币厂铸造,因 民国四五六几年军到四川的关系,带入川者甚多,于是流行市面。四川造币厂铸造银币种类及数目,截至民国十年止,列表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