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元的流通情况和影响 《北华捷报》等5则 1856年4月19日等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4-04-16     189
外国银元的流通情况和影响《北华捷报》1856年4月19日等4则 一、上海的货币和度量衡是相当混乱的。银钱往来亦使用名为细丝纹银的银锭及老板(Carol-us)和新板(Ferdinand)洋。纹银是按两计算的,720两等于新板银元 1000元。但是此地这种银元几乎是徒有其名,因在上海流通的银元都是老板洋,它比别的银元可得 5%至15%的升水。在写这篇报导时,各种银元的价值比例如下:光板

外国银元的流通情况和影响

《北华捷报》1856年4月19日等4则   

 一、

上海的货币和度量衡是相当混乱的。银钱往来亦使用名为细丝纹银的银锭及老板(Carol-us)和新板(Ferdinand)洋。纹银是按两计算的,720两等于新板银元 1000元。但是此地这种银元几乎是徒有其名,因在上海流通的银元都是老板洋,它比别的银元可得 5%至15%的升水。

在写这篇报导时,各种银元的价值比例如下:光板洋100元等于光板老板洋95元,等于老板或新板毛洋93元。纹银的价格也不完全相等。有些是大锭的中国马蹄银,每个重50雨,另一些是具有各种价值和重量的小锭纹银,每锭各有其本身的金额,收受时有不同的折扣。头号或大号银锭在上海流通较老板洋元亦升水3-4%,换句话说,即高于720两对1000元的比例。目前这种纹银每两合1720文,西班牙老板银元每元合铜钱1280 文。【Chinese Repository,Vol.XY.1846年9月,P.471】

银元在下述各省自由流通: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南的南部和东部。烂板银元的流通,几乎全限于广东、福建和江西。奇怪得很,残缺的小银元,则为广东的许多地方所爱好。

银元在中国的历史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但叙述起来很困难。在中国流通的一切银元的实际价值都大致一样,但因某种原因,某一种银元不如另一种银元受人珍视。墨西哥银元是不流通的,因此其价格随供给和需要而决定。一种新板银元在流通时,其他各种银币有一种变动的折扣率,它对西班牙银元的折扣率5-12%,甚至达到14%,而就是这些西班牙银元,在初到中国时对于那时流通的其他银币,也须作10%的折扣才能流通。当一个地区习惯于某一种银元时,就愿意付以任何代价,而不意接受另一具有同等值的银幤。……

至于银元和银两的比价,银两比银元便宜。这就是说,银元能交换到高于其实际价值的银两。过去三年间银元的升水,波动于10%到4%之间。

【B.P.P.:Returns of Trade of the Various Ports of China for the Years 1847,1848,P.13.】


当1843年上海放对外通商,我们现上海同宁波、苏州、杭州一样,早已通行西班牙银元了。大多数做小买变的店舗都按银元交易,虽然,此间像豆类、棉花、棉布等大宗土产贸易,还是不以银元作为买卖的价格标准,而是用银两计算。银钱业使用银元的进展比较迅速而且较有决心,市上流通的钞券,大部份是指明为银元的,因此此间银元和元宝(银锭)同时通用,而我们的主要交易(批发买卖)都是按当日的贴水折成细丝银两支付。

至于内地,除称茶产区以外,都不知有银元。

中国北部的广大省区(指长江以北),物价一直是按银定价。华中的大市场汉口以及西部广大地区的情况,亦复如此。在广东、福建近海省区,凿过的和破烂的银元,与银锭一样通用,这种银元也通用于南部山脉两边的红茶主要产区,这里以河口(Ho - kow)为主要贸易中心。

外国人发现银元在此处通用,便以它作为记账的单位,但是如果他们用银两记帐,或许更方便些。这样,他们就是探取了一种广泛而稳定的本位,不容易遭受已经发生过的动乱局面的影响。

虽然和中国的铜钱比较起来,西班牙银元在九年的时间里,从每元换铜钱1150文上升到1500文。但若干年来人们没有感到什么不便。

日益增加的大量银元,逐渐流入邻近的产丝区和茶产区,这就足以证明银元上升的原因,且不说有时有大量银元运往广州等处。在同一时期中(九年)银元的镑价,即对英国汇率的波动,只限于4先令和5先令6便士之间。

1853年以前的情况,就是过样。

当时太平军带来的恐怖和灾难遍及华中与华北,真是到处血流成河,庐舍为墟。那时,一方面,胆战心惊的人急于求得银元,因念它是代表众所公认的一定价值的最方便的形式,而被秘密地收藏,供将来使用,由于对银元的需求,其价格上升远超过它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除了鸦片以外各种进口货的销售,几乎都陷于停滞,其必然结果,就是对英国的汇率达到空前的高度。自从1853年太平军举义以后,对英汇率的波动为5先令7便士至7先令9便士,现在是6先令4便士。

因此,我们可以估计,自1853年以后,银元,或者说对英国的汇率平均已经比原先的平均价值提高了25%至30%。如果银元回跌到它原先的价值,谁将蒙受这项25%到30%的损失呢?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因念他们手里存有上千万银元,而不是外国人,因他们只是把银元当作一种流通手段。

现钱的缺乏和高额的利率,过去和今后将成为此间的正常现象。把银元提高到超过它的实际价值的中国人可能受到的损失,将落在他们所实际持有的银元上面,这事在当前各种买卖交易中还没有遇到。现在中国人是按照低于1853年通行的价格向我们购货,因为目前英国汇率较高,我们向他们购货也是这样,否则我们根本不买,除了我们自己过份的竞争和毫无保障投机思想以外,没有别的事情来妨碍着我们。

【译自《北华捷报》1856年4月19日,P.150】

 

 三

在以后的年代中,有利银行和麦加利银行在上海立支行已告成功,但银行业务的增进尙赶不上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因此盈利出乎意料的高。到1854年,突然发现中国生丝产量在一年之内增加了一倍,此时外汇便逐渐上涨了。在随后的二三年中,对伦敦的六个月期的汇票,有时高达每元7先令2便士、7先令4便士,7先令6便士,对印度卢比的汇价,每100元达320至340 卢比;而银行和商业票据的卖价,经常相差达1.5%至2%。银行业务的收益是如此之好,使得每家银行都能满意,没有一个银行经理愿意不避烦劳地寻找新的利润泉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从印度输入卢比熔成银锭,可以得到百分之几的利润的事情,在那时也被完全忽略了。同样,银行把银锭从上海运往加尔各答或孟买,可以得到很大的利泣的事情,也是以后才被发现的。

1857年由于丝的交易,引起了对现金的需求,使得一个西班牙银元值到白银一两。……

后来,由于丝的出口增加,西班牙银元供给减少,银元的价值增加了,每百元的实价高达120两,较其实际价值高出75%。外国人逐渐用墨西哥银元作小额支付之用,但当时中国人还不珍视墨西哥银元,它要对西班牙银元补水20-30%。

【Six Essays on the Trade of Shanghai,pp.64-65】

 

四 

华北各通商口岸银元价值的估计,是根它所含纯银成色与细丝纹银的比较。但是由于银元推行渐广,其大小和成色的一致,使之便于支付,因而使其比价逐渐提高。在天津和牛庄,银两和银元的比例为70两对100元,接近等价。而在银元流通较广的上海,银两与银元的比例为74-81两对100元,在银元流通最广的广州,每100元很少超过 72两。

【S.W. Williams: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P.268】

 

 五

上海的通货与其以南各港的通货不同,是以银两计而不是以银元计。这一变化发生在1857年,这是由于西班牙银元升水异常高涨的结果。那时西班牙银元较墨西哥银元升水达40%,使得一个银元比一两银子还贵。采用银两作为通货单位以资代替,立刻使得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并使银元的评价接近其实际价值。

现在银元的牌价已与银两接近,但是由于银元在贸易中及运入内地途中便于携带,因此使得它仍然保有升水,有时甚至较其含银价值高出15%。本地人过去爱好西班牙银元,现在已转而爱好整洁的墨西哥银元了,毛洋则按重量买卖。

【S.W.Williams: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p p.198-199】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