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内阁主张沿用银本位统一币制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9-09     19
《东方杂志》第10卷,第6号  1913年12月1日……金融为财政及国民生计之枢纽,而币制实与之相维。我国币制紊乱,全球共所患苦。自前清之季,已盛言改革,而筑室道谋,弗底于成。近则各省滥发纸币,价格低落,市面恐慌,人民咨怨。其直接影响及于财政者,则缘币制紊乱之故,征收复杂,官吏得上下其手;汇价参差,国库损失。缘纸币低落之故,国家一切征收,即以其低

《东方杂志》第10卷,第6号  1913年12月1日

……金融为财政及国民生计之枢纽,而币制实与之相维。我国币制紊乱,全球共所患苦。自前清之季,已盛言改革,而筑室道谋,弗底于成。近则各省滥发纸币,价格低落,市面恐慌,人民咨怨。其直接影响及于财政者,则缘币制紊乱之故,征收复杂,官吏得上下其手;汇价参差,国库损失。缘纸币低落之故,国家一切征收,即以其低落之额为损失之额。凡兹弊害,无俟枚举,故政府拟注全力以整顿此事。其关于改革币制者,前此以本位问题,耗费时日。希龄等虽认金本位为合于世界大势,将悬为最后之鹄,然目前不易办到,故暂沿旧习惯,用银本位以谋统一。但使所铸银币,不太溢乎人民需要之额,觉将来变进,殊非难事。而其下手则在扩充中国银行,巩固其兑换券之信用,俾得随时吸集现金,至于蓄力之厚,有加无已。制既划一,汇兑周便,兑换券之流通,自日加广,得以有价证券,充保证准备而已足。此种保证准备之最良者,莫如公债。故国家发行公债,银行必乐于承受,而所承受之公债,国家即得资以为建设庶政之用。故直接整理金融,间接即所以补助财政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