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七月初二日/公元1911年8月25日《申报》:中国财政,自赔款改革,履年兵荒,而后日就困穷,奸巧之官,于是创为无中生有之计,救目前之眉急。 其第一法,则为滥铸铜元。各省见有铜元之有余利也,于是互相仿效,视为进款之一大宗。铜元之多,一时充斥,上下均受铜元之害,而财政遂成第一次浩劫。 各省禁铸铜元之命,名为整顿币制,而实则其根不尽
宣统三年七月初二日/公元1911年8月25日《申报》:
中国财政,自赔款改革,履年兵荒,而后日就困穷,奸巧之官,于是创为无中生有之计,救目前之眉急。
其第一法,则为滥铸铜元。各省见有铜元之有余利也,于是互相仿效,视为进款之一大宗。铜元之多,一时充斥,上下均受铜元之害,而财政遂成第一次浩劫。
各省禁铸铜元之命,名为整顿币制,而实则其根不尽除,于是官之黠者乃滥发钞票,似钱局、似银行之钞票机关,日渐发生,而一纸空凭,其利更视铜元为厚,因此上下之病铜元者,又转而病钞票。钞票须持现银以附行,无现银之钞票,一遇挤轧,危险立见。广东与江苏,其象已现,而财政又成第二次浩劫。
虚空之计划,不过弥补于一时,自滥发钞票之害见,因之汲汲之势,不可终日。乃又用借外债之法,以救钞票之穷,政府虽借外债,一则部中先示表率,而不禁各督抚之不我效尤;而一则鉴各省财政之穷,必无他法,遂不得不赐拒而阴许试观。最近之广东、湖北、江南三次之借款,无不依议,而自后之财政,莫不专恃外债矣,而财政又成第三次浩劫。
呜呼!一国之财政而至专恃借外债,专恃借外债以还外债,财政其尚可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