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闰六月十六日/公元1911年8月10日《申报》:我国币制之纷乱,至今日,亦云极矣,整齐而划一之岂容一日之缓哉?年前明降谕旨改革币制,已饬部臣早为布置,此次后四国借款中之7000万即专供铸造新币、收回旧币之用,嗣泽、盛两大臣以颁行新币之期在迩(原定七月初一日),新币鼓铸无多,不敷分布,有于东三省先行试用之说,继又有各省一律实行之说,道路风传不一而足
宣统三年闰六月十六日/公元1911年8月10日《申报》:
我国币制之纷乱,至今日,亦云极矣,整齐而划一之岂容一日之缓哉?年前明降谕旨改革币制,已饬部臣早为布置,此次后四国借款中之7000万即专供铸造新币、收回旧币之用,嗣泽、盛两大臣以颁行新币之期在迩(原定七月初一日),新币鼓铸无多,不敷分布,有于东三省先行试用之说,继又有各省一律实行之说,道路风传不一而足。
据近日各报所载,颁行新币问题,因受借款合同所载关于改革币制各款之牵制,一时未能清润办理,颇称为难。一星期前,中英美德诸国代表在伦敦特开中国改革币制会议,即由借款合同而发生者。所议如何,因事关重要,迄未宣布,此后亦未见续报,究未知议案内容之孰利孰害,此于吾国改革币制问题大有关系。
又,币制顾问官已聘定荷国某氏,尚有关于改革币制之事件须待商榷而后决定,故七月初一颁行新币之期恐不能按照实行,遂有延至十月初一或延至明年正月之说。报纸所载,莫衷一是(未见明文,不可据以为信)。
但就近来关于颁行新币一切情状观之,足证种种手续,一时难于理处矣。兹不深论关于借款合同一方面之纠葛,第论颁行新币前后种种阻碍情形,亦可见改革币制之非易易也。
颁行新币,固不甚难。所难者,惟收回旧币耳。现在各省行用之货币,糅杂不堪:腹地沿用宝银,滨海诸省通用银洋,而银洋中又分龙洋、鹰洋、本洋、日洋数种,今欲颁行新币,以期渐归一致,固非一面行用新币,一面收回旧币不可。宝银、龙洋均为国家所铸之货币,不难逐渐收回改铸新币,其外国货币之已行用于民间者,亦可一律收回,惟来源不绝,终无肃清之日,此宜由外部于发行新币之前,咨照外币输入之各国公使,声明我国发行新币,统一币制,请其毋话本国货币再行输入,外商如有违犯者,宜订科罚之律。一面更饬各省造币局、宝银局停铸宝银、龙洋,则民间行用之旧币,无论本币、外币,来源已绝,止有此数,自不难逐渐收回矣。此乃发行新币之前所应预为筹及者,否则新币已行,旧币不绝,乌能收划一币制之效哉?
至行用新币之后,苟能渐归一致,则外人是否承认应用,亦应早为计及者。盖货币以行用于商业往来之间者为最多,现在,我国与外人交易,更有日盛一日之势,倘外币渐次涸竭而外人不认用我国币,则种种阻碍必招商业之损害。我国所制之龙洋,外人均不行用,故欲兑换外国货币,必以鹰洋为准,即商业往来之款项,亦必以鹰洋交付,是则外人固未承认龙洋为我国之国币也。
前此,改制错乱之时,固不觉其不便,今当划一币制之时,此事亟宜早为疏通,不然,必为发行新币之一大障害也。亦应由外部咨照驻京各国公使,一面咨行驻外各使臣,通告该国政府,声明我国发行新币,意在划一币制,其居留我国之人民,无论经商、日用,均应一体行用我国国币,不得稍有阻抗。如是,庶可收全国统一之效矣。
将来发行新币之初,来源不畅,势必发行纸币,以济其穷。然我国各处行用纸币,无论外国银行纸币以及本国银行、银号、钱庄之纸币,亦有纷纭糅杂,莫可究诘之势,亟宜同时整理,一面禁止本国银行、银号等发行纸币,一面咨照外国公使转禁外国银行发行纸币,其已行用于民间者,由各该银行以新币收回,或以国家银行纸币交换,如是,亦不难收划一之效者。倘以一时不能办到为虑,亦宜指定年限,俾有归宿之期,不可漫无限制也。此亦今日所应早为筹及者。
上所云云,均系对外之事,而于发行新币之始,尤有一为难之事,即现在我国各种货币之时价涨落无定,且各处不能一律,此最有违行用货币之本旨,势不得不行固定不动之数,以为彼此交换之标准。但积习使然,更张为难,此亦将来发行新币最称为难之一问题也。望当局者熟思而善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