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划一币制不可再缓 1909年6月8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11     4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909年6月8日《申报》:我国币制之纷乱无定,至今日亦可谓极矣。查各省通用之银币,有银块(即本来之银锭)、墨洋本洋(香港所用之银币)、龙洋之别,每一种银币即有一种之价,甚至甲地用此,乙地用彼,往来汇划,不能通用。即同用某种银币而价值高下亦迥不相侔,尤可怪者,我国自铸之龙元,亦有省界之别,彼此不能通用,但此犹就主币言之也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909年6月8日《申报》:


我国币制之纷乱无定,至今日亦可谓极矣。查各省通用之银币,有银块(即本来之银锭)、墨洋本洋(香港所用之银币)、龙洋之别,每一种银币即有一种之价,甚至甲地用此,乙地用彼,往来汇划,不能通用。即同用某种银币而价值高下亦迥不相侔,尤可怪者,我国自铸之龙元,亦有省界之别,彼此不能通用,但此犹就主币言之也。

    至于各种辅币,如银角、铜元等,亦各自为价,毫无统一之制。银角之价,既不能与银元合算,又不能与铜元合算,铜元亦复类是。故每银元一枚,可兑银角八九枚或十余枚, 而银角一枚,亦可兑铜元八九枚或十余枚,既不以十进,又不以八进,以十二进,听商市之上下其价,揆诸铸币之本意,瞠乎远矣。

    我国内地币制之败坏,已达其极。通商大埠且任外国之银币、纸币畅行无滞(上海通用英法各国之纸币,东三省通用日俄两国之银币、纸币,尤甚显著者)。近者轮舶交通,铁路四达,外国之纸币渐次灌输内地,有不可遏止之势。于此,对于内,不谋整顿之方,对于外,不图抵制之策,我国之币制将日趋于恐慌而无可收拾矣。支持财政者,其亦念诸否耶?

    货币者,为国家财用、人民生计之主要关键,所以定百物之价值而握工商交易之枢纽者也。百物之价有涨落,货币之值则一定而不变,物价之高下,即以货币之多寡为衡。今我国货币之价,亦时有涨落,则货币直百物之一耳,而人民往来交易间之纷纭错杂,固难免矣。且一国之货币,必以一种为主币,因往来交易之不便,遂有各种辅币之设,则辅币者,所以助主币之流行,其价必与主币相合而计,断无各自为价之理。今我国既以银元为主币,则各种辅币如银角、铜元等必彼此交互,增减核算,各得其均,斯为一定不易之制。现在以银元兑银角,以银角兑铜元,各自为价,涨落无定,而人民往来交易之间,又多一番纷扰。是则,我国之币制,其不便于流行,可称已极,实行划一,岂可再缓?

    至外国货币流行于我国,尤与国计、民生有密切之关系,穷其流弊,必至握我经济界之主权。而我国经济界之盈绌,必唯彼之命是听(现在上海各国银行已隐操邻近之地经济盈绌之权矣),为害之烈,胜于路矿。是亦国家命脉所关,不可不亟谋抵制之方者也。

    枢府诸公,知币制不一之为害甚大也。年前,内询各部之意见,外征各省之说贴,集思广益折衷至当,遂下改元用两之论。旋度支部以用元已久,改两不便,又有两元兼用、添铸元半银币作为一两银币之议,虽尚在调查,恐不久即将实行。

    窃以为,当此币制未定之际,各省通用银元已成习惯,骤议更张,必多阻碍。今既两元并用,可称权宜之计,亦可谓便利之制,急应由部详定规章,颁行各省预定实行日期,通谕民间知悉,严饬照行,不准稍违。庶我国币制之纷扰,其可一扫而尽乎。

    我国划一币制所当注意者尚有二:一在统一造币局;一在划一币式。

    铸造货币,宜取中央集权之制,而后楞收通行全国之效。我国昧于此旨,各省分设造币局,所铸之币,模式不一,且有“某省造”“某省官钱局造”等字样,即铜元之式,虽已一律,然仍附铸鄂宁浙闽等字,以致各省不能通行,遂启市侩摬挑剔之渐甚矣。明颁公文,严守省界,彼此不准往来,官为之倡,民和于下,同国之货币不能通行于同国之间,尚复成何体制?恐亦地球各国所罕闻而我国实为创例也。今若尽撤各省造币局,统归京师铸造,则扩充规模,一时恐难办到,且各省造币局全归无用亦属非计。窃以为京师之造币局宜定名曰总局,而将各省之造币局定名曰分局,统由度支部派人经理,不归各省节制,一面将银铜诸币划定模式,内外一律,不得稍有异同。此于划一币制所关匪浅,尤应于划一之前,首先举行者也。

    迩来,铜元减折之风潮层见叠出,本报已著论痛诋其害、应急谋补救之方矣。而划一币制,即为补救中至要之一策,所谓根本上之计划也,亟宜早日颁布章程,严饬奉行,以救燃眉之急。若必待度支部币制调查局详为调查,妥定细章,一面再俟各清理财政举事而后始谋及此,恐银价日贵、钱价日贱,而民间之往来交易亦趋于恐慌,至恐慌现象已达极点,若欲藉划一币制,以剂其平,恐亦难免抗阻之虞也。当局者速谋善法,毋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