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铜元充斥之害(有删节、整理) 1909年6月3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11     5
宣统元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909年6月3日《申报》:近日,江苏士民呼号,奔走争相筹议者,一为征银问题,一为铜元减折问题。求其发生之原因,皆由于银贵钱贱,银贵钱贱由于铜元充斥,是铜元充斥之害,上及于州县,下及于四民。一省多铜元,则一省受其害,全国多铜元,则全国受其害。如流水之泛滥,不为之堤防,以然其势,必有滔天之一日。记者默计历年物价之增涨,小民生

宣统元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909年6月3日《申报》:


近日,江苏士民呼号,奔走争相筹议者,一为征银问题,一为铜元减折问题。求其发生之原因,皆由于银贵钱贱,银贵钱贱由于铜元充斥,是铜元充斥之害,上及于州县,下及于四民。一省多铜元,则一省受其害,全国多铜元,则全国受其害。如流水之泛滥,不为之堤防,以然其势,必有滔天之一日。记者默计历年物价之增涨,小民生计之艰难,分别言之。

    吾国以农立国,四民之中,农占多数,故受铜元之害,亦以农为最多,或谓农产以米麦为大宗,米麦售价,向以元计,似于铜元无涉,然其副产物如柴薪、蔬菜、鸡鸭之类,其备工如舂米、插秧、耘草之类,皆以钱计值,乡间虽号产米,然纳租后所余无几,往往有家无担石,反赖傭工及副产物,以支持门户者,是米价之贵,不过虚有其名,钱价之贱,实身受其累,此害之中于农者也。

    铜元之来源不一,而盈千累万,要皆以商市为尾闾之洩。近数年来,各业受银贵钱贱之影响,已渐改钱码为洋码,惟南货、漕坊、烟纸等业,其所售均系零星小物,故仍以钱计,而进货则需银元或需规银,一出一入,亏折甚巨。则毁店罢市,风潮立起。且一旦银根紧急,无银可易,钱店得任意操纵,于是有因铜元拥滞贬值易银者,有因运掉不灵中途闭歇者,肩挑负贩,资本愈微,受害愈甚。长此不改,小贩之营运将绝,是害之中于商者,实较农为甚。

    以言乎工其受害,又有甚于商工。农有田畝,商有货物,非毫无凭藉者也,而工则一身之外,几无长物,一饱之外,更无余蓄。日获工资一二百文,而衣食之费、房屋之费、仰事俯蓄之费【谦指对上奉父母,下养妻儿,借以维持生活之费】,皆于是乎。取之即使物价低廉,工作有朝不保暮之势,当此米珠薪桂,稍一辍业,有不槁待毙者乎?有不流为匪类者乎?犹幸今日工界愚懦者多,否则崔同盟罢工之骚扰,必有甚于铜元减折风潮者。害之中于工者又如此。

    农工商病矣。自此以往,银价之增涨无已【不停】,生计之艰窘亦与为无已,日亏月耗,吾人之膏血将宗将吸收于铜块钢模之内。

    与言及此,可谓寒心。方今贤王在上,小民之疾苦均在深宫寤寐之中。曾有停铸铜元,调查币制消息,盖政府亦已洞悉流弊,诚能速筹挽救之策,使银铜有相准之价,货物无飞涨之虞,其裨益于小民生计界者,何可胜数,记者不禁馨香祷祀以求之矣。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