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铸一文新钱 1908年2月23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10     6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2月23日《申报》:世界之钱法,未有敝于吾国者也。五年以前,银贱钱荒,各省遂仿铸铜元为补救之计,官场既得仿铸之利,几忘其为补助货之性质,无南无北,无昼无夜,力以赶铸之,是由铜元益多,制钱益少,钱荒之患较之未铸铜元以前,或且过之。    夫铸铜元,本以救钱荒,而制钱反以铜元而益荒,官民商贾各方面无不直接受害,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2月23日《申报》:


世界之钱法,未有敝于吾国者也。五年以前,银贱钱荒,各省遂仿铸铜元为补救之计,官场既得仿铸之利,几忘其为补助货之性质,无南无北,无昼无夜,力以赶铸之,是由铜元益多,制钱益少,钱荒之患较之未铸铜元以前,或且过之。

    夫铸铜元,本以救钱荒,而制钱反以铜元而益荒,官民商贾各方面无不直接受害,以是知无限之计数货制其流弊至于若是之甚也。朝廷思救其弊,近来乃有加铸一文新钱之制。

    夫一文钱之议,固非自今日始者,前年户部奏准当一铜元着各省酌量鼓铸,各省以成本重而余利少,不如当十铜元之有利也,每多观望因循,并不开铸。湖北省虽偶鼓铸,亦以亏耗之故,旋作旋缀。新铸之钱既不得见而旧有之制钱,又或私毁私铸,日渐消亡。此则近时钱少元多、钱贵元贱之总因也。今欲加铸一文以补救,所当注意者,殆有二端。

    其一,当停铸铜元、力戒泛滥之弊。

    谕中所称“铜元一枚,不足抵制钱十文之用”,推原其故,不由于奸商之折扣盘剥,而由于造币之增发无艺。他国造币之额,往往准国民需用程度定其多寡,中国造币之额,往往视局厂盈亏之总数以为进止。数年以来既以赶铸之大利酿成充斥之现象,今日犹不实行限制,一律停铸,则虽加铸一文新钱,仍无以维持圜法,而获子母相权、大小相维之效。应即由部通饬停铸铜元,将已开铸者,即速停歇(如湖北、湖南省去年赵制军奏准试铸一年,每日二百万枚等类),已停铸者不准再请续铸,使铜元趋势渐底于平,而后以一文钱助补之,则小民得零星日用之便益,商家亦无折扣盘剥之弊。今乃曰铜元定额之外加铸三成一文新钱,以三抵十,其不足以救铜元之充斥,可断言也。

    其一,当速定本位,认明补助之品。

    去年各部院会议金币说贴,主金、主银、主铜并用说虽不一。要之不认铜为本位,则一也。古者用铜时代,事属过去,铜本位之制已不适用于今日。吾国处此时势,其必由单纯本位进入于复合本位,抑又可知此后无论用金、用银,总当视铜为补助,不当视铜为本位。故现今铸钱之法,有两要素:

    甲:须银铜价互相统系。如银洋一元值小洋十角,一小洋值铜元十枚,一铜元值一文钱十文,毋得高下。

    乙:须造币时准此定额。如造银元一则造小洋十角,造铜元十枚,则造一文钱一百,毋使盈绌,有定价,有定额,然后可以定本位。

    今乃曰:令一文本位常存,以保铜元营销之利,是殆欲以加铸一文钱,迥复于古代用铜之制也。以一文钱为补助,则可以一文钱为本位,则期期以为不可。

    抑犹有说者,从前鼓铸铜元,获利极厚,新政经费取于是,私人囊槖取于是,故铸之惟恐不多。今则改铸一文新钱,是其所需之原料,所费之功力,无一不与铜元相仿佛,而核其价格,十文决不足以当铜元之一。此则在乎主持币政者之配合重量,预定成本,有以斟酌而变通之,其勿狃于谕旨所称“铜元之外加铸三成”,使日后更有铜元满溢之流弊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