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记松江当五铜钱风潮(有删节、整理) 1905年4月13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9     12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公元1905年4月13日《申报》:松江当五钱风潮之起也,其势甚猛,其发源甚远。今先究其缘始,以证其结果,俾究心圜法、商情之关系者,有所考验焉。松郡地方,官向与钱庄互相联络,地方官每有急需及解拨款项,则由钱庄代为筹划,素不起息。至所征上、下忙及漕粮,则洋银由钱庄代收,钱庄即藉此项官款散放各户,以取重利,自此互相利用,习以为常。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公元1905年4月13日《申报》:


松江当五钱风潮之起也,其势甚猛,其发源甚远。今先究其缘始,以证其结果,俾究心圜法、商情之关系者,有所考验焉。

松郡地方,官向与钱庄互相联络,地方官每有急需及解拨款项,则由钱庄代为筹划,素不起息。至所征上、下忙及漕粮,则洋银由钱庄代收,钱庄即藉此项官款散放各户,以取重利,自此互相利用,习以为常。

至去冬某县主忽倡议与各钱庄断绝交涉,官不备用庄款,庄亦不能用官款,于是各钱庄骤失此巨款,转运顿觉不灵,其狡黠者思得一对付之秘策,往苏州铜元局兑运当五钱24000串到松,以图抵制官场。此松江始用当五钱之情形也。

……钱庄从苏州购当五钱时,以每元900-1000文甚至超过千文。运回松郡,以870文之价兑出,而松郡官价仅830文,故商民皆兑当五钱用以交纳厘金漕粮等官款,因大宪有告示,此钱不得稍加阻滞抑勒,示谕皇皇,官家只得收用。钱庄由此而获利匪薄。官家收得当五钱,堆积如山,约计有20000串左右。……

……官家遂私议于各钱庄,仍发回消用,故当五钱在松江有所流通。本地、外地之善于谋利者见此商机,便陆续从外地运回当五钱,藉以牟利,市上当五钱日多一日,至近来沿途兑换,随地皆是,洋价渐增至960文。

钱庄知此当五钱只在松江一隅流通,必致壅滞,故在24000串兑出后,戛然而止,不复出进。此后,官家坐困当五钱之亏,亦拒不再收用此钱,官方与钱庄均不收用,故市上小民所持之当五钱,无处可用,只能用于商家购物,而商家亦知其理,多不收用,以致滋闹。

此为当五风潮之梗概。

【《申报》原按:以上所述,至初五为止,以后情形,容再调查。夫圜法者,与商界中最有关系者也,此次松江当五钱之风潮,实为商界中一大问题。其势且未能骤平,种种原因虽甚复杂,然肇祸之根,咎有专责维持之法,尤宜急筹。记者于此将静观其后焉。】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