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苏局宜停铸当五钱(有删节、整理) 1905年4月4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9     8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三十日/公元1905年4月4日《申报》:国家设局铸钱,所以便民也。本朝二百数十年中,圜法亦既屡易,嘉道时京师以钱价短绌,特铸当五、当十钱以济市廛民用。初时尚便,迨后钱法愈劣,私钱日多,民遂不用。名虽当五当十,然购物只抵二文,大宗之用因此纠缠词讼。其时,山西等省又铸铁钱,民间受阻,旋即停止。光绪年间,张之洞总制两粤,就广东省用机器鼓

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三十日/公元1905年4月4日《申报》:


国家设局铸钱,所以便民也。本朝二百数十年中,圜法亦既屡易,嘉道时京师以钱价短绌,特铸当五、当十钱以济市廛民用。初时尚便,迨后钱法愈劣,私钱日多,民遂不用。名虽当五当十,然购物只抵二文,大宗之用因此纠缠词讼。其时,山西等省又铸铁钱,民间受阻,旋即停止。光绪年间,张之洞总制两粤,就广东省用机器鼓铸钱,其制甚精,惟以太薄,每百只抵六七十,虽流通而亦不能持久。

总之,自嘉道以来,钱法日见弊坏,迥非如国帑之轮廓周正、铜质厚重,此亦运遞嬗【逐步演变,依次更替之意】曰然之理,然从未有砂多铜少、恶劣不堪如今曰苏垣宝苏局所铸当五铜钱之甚者也。

宝苏局之所以铸此项钱文,名虽为维持圜法、以济民困,其实则觊觎铜元局之盈余,思仿其法,以便染指。今宝苏局所铸当五钱,式劣质粗,寓目【过目】而即生厌恶。当事者之获利固优矣,其如民问之不愿行使,于是出示谕以逼迫之,派差役以抑勒之。市廛虽勉为收用,而音之哑者,质之尤薄劣者,不得严为分别,非故意挑剔,势所不得不然也。又或高抬物价以弥补暗中之受亏,商务窒碍良多,而小民之受累尤难以言喻。苏垣一处如此,他郡之迫令行此钱者,其弊可以类推。

夫当事者之煌煌谕告固为此举、为民便也。乃非不能便民而且以忧民,夫亦何必多此纷更哉?然则为之奈何?

曰:欲救此弊,惟有上宪檄令宝苏局速即停铸。盖自紫铜元通行以来,各处颇以为便利,苟能加工多铸黄铜元,盖各省所铸紫铜元铜质大抵皆购自东洋,利为他人所分,所获必较浅薄。若黄铜则本国出产尚足,以之改铸获利必多,且黄铜元浙省最先鼓铸,湖南亦曾仿行,与紫铜元相辅行使,以之购物,并无轩轾于其间。迩者鄂省又议仿效,是黄铜元之铸造上有可沾之利,下无不便之患,上下交益,事未有逾于此者也。若必以当五为便,则各省亦会铸紫铜当五铜元,特所铸不多。五都之市【特指通商大埠】,未能常见耳。今若改铸黄铜当五铜元,行之亦必能通便,盖其式与寻常之钱法既异而质精,民间自无不乐于行使。

总之,圜法一事,鼓铸之权虽在上而能否通行之权则在下,苟能精良可爱,自无不海宇通行;若所铸恶劣而思以官法强迫之,虽一时勉强暂行而弊必不可终极。

嗟乎,国之盛也,其钱必精美纯良,是寓而如观博大昌明之气象;及乎国运将衰,则鹅眼、綖缳触目皆是,自古迄今,固无有不如此者。然则如宝苏局所铸之当五钱,不特足以累民,且恐因之辱国,有整理财政之实者,亦览此说而亟谋,所以计变哉。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