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901年5月7日《申报》:自古无历久不变之法。所贵乎变者,变不善而至于善也,然法不一而变亦不一欲尽,期改革亦非一朝一夕之故,惟择其要而宜急于变者,首在风俗,挽回风俗,当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当先绝其贪诈之风,人心不一,以法一之,人心不齐,以法齐之。一在整顿圜法,古者惟金三品,尽为流通之实,而中国现在仅用银铜二品,金虽非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901年5月7日《申报》:
自古无历久不变之法。所贵乎变者,变不善而至于善也,然法不一而变亦不一欲尽,期改革亦非一朝一夕之故,惟择其要而宜急于变者,首在风俗,挽回风俗,当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当先绝其贪诈之风,人心不一,以法一之,人心不齐,以法齐之。
一在整顿圜法,古者惟金三品,尽为流通之实,而中国现在仅用银铜二品,金虽非不尊贵而仅以为饰物,已不啻以有用之物。论目前制钱缺乏,银根短绌,更宜以金济之,是宜改用金币者,一也。
中国向用实银、锭银、碎银成色不一,色样不同,自西洋银圆来华后,人争用之,现在几遍行省内,虽自铸之银圆不能相抵,此皆铸之未精,行之未广,且未废生银之故。若令各直省未成银圆不能通用生银,苟自制者日渐通行,日用益广,则外洋之来源当不遏而自遏。无论金银大小各圆,分量、成色、式样皆须一律,子母相易,不准低昂涨落,即金银互易亦定适中定价,则奸商市侩自无可取巧抑勒,官场中饱之弊亦由此可绝。大抵现在官场之中饱,皆以平余为正项,而暗耗民财即在平余之中,若废银不用,此弊何由而起?此宜废生银而尽用银圆者,二也。
至于铜币,则用路尤紧,现在短绌之故,多因私销私铸,欲绝私铸私销之弊,须一律改铸,苟通行一式之模,则有一私铸掺入,亦易于挑剔,且铸之务精,私铸自不能淆混矣。而分量不宜过重,奸人无利可图,私销之弊自绝矣。此宜改铸制钱一律者,三也。
若以工费浩繁,因循不办,则惜其利终不能绝其弊,将来筹款愈难而举办恐无时矣。即使稍稍整顿,新旧搭用,则与不整顿,同现在所制银圆之不能通用,此其明证也。
至于分量,尤宜划一,当初朝廷立法非不精严,权重均由部定,无如法久废驰。至民间所用,参错不齐,就银而论,缴库署虽尚以库平为准,而其余一省有一省之平,一邑有一邑之平,且一省有数十平者,纷乱已极,自当竭力整齐,无稍或异,则分量划一矣。斗斛无论完漕收租卖买宜一律大小,丈尺无论裁衣营造宜一定短长,惟民间习用已久,非雷厉风行不能尽革,宜由部定划一之制,颁划一之式。在初行之时,民间自制断难如式,各省各郡各邑宜设立平准局,雇工制造,由民间购取,民间自制者一概不准通用,则参错不齐之弊自绝矣。
虽风俗之美,人心之正,未必尽系乎此,而未始不系乎此方,今诏议新政,待治弥殷,未知当轴者,念及此乎?略为芻荛之献,幸勿视为不急而忽之也,则不禁跂予望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