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4月3日《申报》:客有游历外洋而归者,相与纵论中外得失。客曰仆游历外洋殆遍,虽为日无多,不能详稽博考而略观大概,已可得其纲领矣。夫立国之道,首在富强,尤以富国为急。国富,则民自不贫;民不贫,则自能各安其业,而后,国不期强而自强矣。其要在于风俗之整齐,而风俗之整齐,首在整顿圜法。圜法之道,不外乎金银铜三品。中国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4月3日《申报》:
客有游历外洋而归者,相与纵论中外得失。客曰仆游历外洋殆遍,虽为日无多,不能详稽博考而略观大概,已可得其纲领矣。夫立国之道,首在富强,尤以富国为急。国富,则民自不贫;民不贫,则自能各安其业,而后,国不期强而自强矣。其要在于风俗之整齐,而风俗之整齐,首在整顿圜法。
圜法之道,不外乎金银铜三品。中国之金未尝行用,银则亦惟宝锭,既不能寻常使用、便于取携,所赖制钱通行上下。近年来,钱法日坏,制钱日少,且大小不齐,各省皆有缺钱之患。自本洋来华,人皆称便,更有鹰洋遍行中国,虽不废宝银而市上流通几非鹰洋不可。无论利皆外溢而圜法几无自主之权。
现虽仿行制造而终不能畅行,外洋则一国有一国之圜法,虽大略相同,而英则曰先令,俄则曰卢布……皆有一定之制,此各国之不能通用者也。西人之曾游于中国者,每谓中国制度不能划一,圜法不能整齐,非但一省有一省之价,即一省之中亦名目不一,不啻一国分为数十国,殊非理财之道。
且谓,中国声明文物开辟最先而犹墨守旧章,仍用纹银,无怪商务之不能起色也。陈枢曹请代奏金银钱币疏云:今各国皆有金钱,而中国独不用金钱,受害之巨,约有四端:一曰国债借款还款均听彼之镑价;二曰商务亦以彼之镑价为准;三曰银行自无一定之价,往来吃亏;四曰不能自铸金钱,听金流出外洋。此欲中国自铸金镑,以贵御贱之意,固为一定之理。
惟思中国虽渐开金矿而向未积储,且通国所有之金皆散之民间,一时收之非易。做镑似可从缓。铜币虽日见缺少,大小不齐,而尚通行无碍。现存最要者,莫如银币之银圆,自宜仿照西法办理,惟大小轻重,一国自有一国之权衡。
中国向以库平为准,宜照库平分两,自钱至两,分别铸造。务使模范花纹无毫厘之差,以十进为制,便于换算,通国如一。
全国通行,不分轸域,非出一厂之中不可,不知铸造尽可分省,只须机器一式,模范一式,则亦何分彼此乎?西人铸造金银之币,精益求精,成后必先验视无误,然后行用,否则回炉重铸。中国宜照此法,且宜延西人之精于铸币者来华督办,各省并行铸造,不一二年,即可举国通行。通行后,不准使用外来之银,则银币之利可不外溢,然后再拟铸造金币,铸时合价亦宜仿照西法,每一金币定银圆若干枚。金币一兴,商务自不难与外洋为敌。
至于民间使用,以铜币为最繁,若欲搜罗重铸,似非易易,惟使将铸之钱,不宜算省工料,务必精美,各省亦宜一律,无分毫之谬。新者渐多,即将小而不堪使用者及铅落不齐者回炉重铸,将见十年之内,皆可使用精美之钱,而旧钱可渐渐销毁。若不精美,虽鼓铸添补,难绝私铸之患。
客论颇切圜法之弊,因诠次其语弁之报端,以冀当轴有所采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