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报纪新钱入市因书其后 1897年5月24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9     7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7年5月24日《申报》:圜法之坏,至今已极;钱串之短,实为近年以来所未闻。当光绪初年,每墨西哥银一圆犹可兑钱1100文左右,迩时,已有制钱之缺乏之虞,今则每墨西哥银一圆只兑钱900余文,去腊今春,银根紧急,时并不足900之数,民间之以洋入而钱出者,受此暗中之剥蚀,颇困苦之原,钱价之何以翔贵,或云载运出洋,或云毁作铜器,或云改铸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7年5月24日《申报》:


圜法之坏,至今已极;钱串之短,实为近年以来所未闻。当光绪初年,每墨西哥银一圆犹可兑钱1100文左右,迩时,已有制钱之缺乏之虞,今则每墨西哥银一圆只兑钱900余文,去腊今春,银根紧急,时并不足900之数,民间之以洋入而钱出者,受此暗中之剥蚀,颇困苦之原,钱价之何以翔贵,或云载运出洋,或云毁作铜器,或云改铸私钱。

夫毁作铜器、改铸私钱,二者诚有之事。盖自国初,以迄乾、嘉五朝,其钱类皆肉好均厚,改铸私钱,杂以锌砂之类,可以剖一为二,甚且剖一为三四,乡镇市肆间,犹可搀杂行用私铸者,于是乃大获其利。昔年,谭序初中丞知府吴中时,严禁私钱,每卡钱1000定以6斤4两为准,不得略短。时铜价尚贱,以1000钱易6斤4两之旧铜,犹虞不可必得,何况今者铜价日贵,有不毁钱为铜、铸造各器以博利市乎?此所以僻野之区,炉灶充斥,奸民不惜以身试法,取制钱而销镕之也。

至载运出洋之说,则泰西各国贸易之事,无有以铜钱为价者,运往何用?,或谓铜钱中有金银可提,故各国以之装运出洋,提出金银后,仍镕为铜,以造各器。殊不知,铜钱中并无金银可提,化学家皆能知之,为此说者,大抵市井无识之徒,借是以诬各国也。是故,制钱之少,其弊皆由奸诘之民私毁化铸而并无所谓运往外洋之事。

大吏关心民瘼,知钱为民生利用之资,来源日竭,则闾阎受困,愈觉不支,于是创议鼓铸新钱,以济行用。如广东、湖北、浙江、江苏各省皆拟设局开炉,以救钱荒之害。或用机器,或用土法。用机器铸成者,肉好光莹,洁净可爱;用土法铸成者,其质不免稍杂。然无论机器、土法,所铸终不敌所费,故大吏每以不能持久为忧。

上年,两江总督刘岘庄制军部奏请鼓铸新钱,每文以重7分为率,庶使销毁者无所得利,则不禁而其弊自清。嗣奉俞允,而各省铸造新钱,遂遵此而行。广东、湖北、浙江皆已铸成,发市行用,而在苏省,则不多见,盖以路远而又不准多带他埠也。金陵虽亦尝有铸钱之议,至今尚未举行,惟上海制造局自二月添设铸钱局以来,开炉鼓铸,工作不遑,刻已铸成若干,饬南北各市钱庄缴银承领,本馆已纪其于报端。从此新钱流行于市,将见市价可以日平,而钱源无忧或涸,岂非裕国利民之政而为商民所颂德勿谖【不能忘记】哉?

据局中人言,今兹所铸之钱,每千计重4斤6两,盖恪遵每文7分之限也。然铸钱1千,所费尚不至1千之数,虽贪利者以钱质既轻,无所生其觊觎,不致有私毁私铸之虞,但所铸不敌所费,恐终不能持之久远,苟非再为变通,则此便民利国之为当必不能为继。

查我朝钱币重轻,本因时而定。顺治元年,钱重1钱;二年改铸1钱2分,四年加至1钱4分;康熙二十三年以销毁弊多,乃改铸1钱,嗣又虑滋私铸,四十一年仍复1钱4分;雍正以后,钱文精致,工本愈重,行之稍久,虑滋销毁,改重1钱2分,继又减轻2分,以1钱为率。今以销毁之多,新铸之钱每文只重7分。

在上者,可谓苦心孤诣,谋画周详矣,而犹不免亏折,不妨再为减轻。

当考香港于50余年前改隶英国后,英人亦尝铸钱行用于市,每文只重3分,其质虽小而甚精良。今宜仿而行之,亦铸重3分之钱,庶使出入之费足以相抵,不至有所耗折而停止于后来或曰,钱重固虞私毁,钱小又恐私铸,殊不知照香港成法,须用机器,然后可铸,非如土法,铸以炉火各铜工皆能为之,故钱虽小,奸民断不能私铸也。

欲为久长之计,此法似可仿行,余故敢为职司其事者贡其一得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