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钞票可以济钱之不足 1896年6月9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9     6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元1896年6月9日《申报》:近来,各处钱荒实因制钱之缺乏,洋价、银价之贱,为二十年来所罕见,但民间周转不灵而在在吃亏,莫可言喻。虽有小洋可以济钱之不足,无论各处,小洋尚未通行,即通行之处,用时虽觉灵便,而以大易小及买物找钱,转手之间,七除八扣,每一元易小洋十枚,又钱三四十文,而通用则作90文、80余文不等,暗中吃亏亦甚。钱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元1896年6月9日《申报》:


近来,各处钱荒实因制钱之缺乏,洋价、银价之贱,为二十年来所罕见,但民间周转不灵而在在吃亏,莫可言喻。虽有小洋可以济钱之不足,无论各处,小洋尚未通行,即通行之处,用时虽觉灵便,而以大易小及买物找钱,转手之间,七除八扣,每一元易小洋十枚,又钱三四十文,而通用则作90文、80余文不等,暗中吃亏亦甚。

钱者,如水之流行,不能一日阻滞,亦不能一日缺乏。

论者谓,现在实因底货缺乏,非广行鼓铸,不足以救其弊。鼓铸诚是也。无如现在不能各省设局,京局所铸所出亦微,而广东、湖北之钱,虽铸而亦不概见。现在,浙江亦开局鼓铸,闻每日不过数十千,而省中尚且未见用所,有闻运往下乡收茧,且所出之钱,亦不甚精致。核计各省所出之钱,恐尚不敌销毁之多,虽各处严禁出口销毁,出口尚易稽查而销毁类乎?偷窃之所为,奸民敛迹蹈形,无所不至,有为官法所不及,虽禁而终难禁净,盖销毁而不能禁绝,终为制钱之漏巵,虽鼓铸无益也。

客有言,欲绝销毁之弊,务使销毁者无利可图,则可不禁而自禁,提净制钱1000,论斤可换钱1100-1200文、数百文不等,所以牟利之徒,不顾显干例禁,苟能将钱样收小【原文如此】,照寻常制钱减半,惟鼓铸宜精,提炼须净,民间无不乐于使用,既可杜搀使小钱之弊,而销毁之徒以铜斤减轻,售不合算,自无销毁之弊矣。况现在制钱之不能多出,虽鼓铸地方尚少,然皆由铜价之贵、人工之费,闻每制钱一钱须钱半,工本若格外提料加工,几至二钱工本,亦何怪各处之不能设局,并鼓铸之不能多出耶?

然,收样鼓铸,亦仅就新出而言,势不能将旧钱重毁,恐费工本。然不能将旧钱重毁鼓铸,官虽爱惜旧钱,而匪徒则仍以旧钱牟利,销毁之漏巵仍不能塞。况现在缺乏之时,若将旧钱分制新钱,工费虽巨,而无须购买铜斤,且可骤多一半,不已足以用耶?

又有为宜行钱票之说者谓,现既制钱不足,鼓铸良难,小洋行使,又见吃亏,只能备零找之,须不能作正经使用,不若广行钱票,既便于取携,而又无折扣钱色之弊。且不致如鼓铸之旷日持久。

二说均皆可取,而钱票较鼓铸似易为力,别省亦非无行之者。都中京钱向行钱票,自一吊至数十吊,举市通行,以票取钱,皆须大钱,谓之“票钱”。然仅城中所用,若出城,则不能用矣。

天津亦行钱票,津钱500起至数十吊不等。所谓500者,实则250文也。亦仅能津地通用,外府已不能用矣。此种钱票,不无赝鼎,用者时宜留心,此私家之票,所以断不能各处通行也。

阅前报纪张香帅、谭中丞会衔一示,知从此钱价可以坐定,而钱票亦可以通行矣。银元加“本省”二字,每元定价1000文,准其完纳丁漕、关税、盐课、厘金,添置五开、十开、二十开小银元,亦加铸“本省”字样,其价照1000文,以次递减,并刊发银元官票,加盖“本省”藩司印信,填注善后局所发与加盖司印每张1000之钱票相辅而行,以期转输不竭,恐有藉词不收,留难需索等情,准商民赴辕呈控。如此办理,将见湖北一省之钱,无虑缺乏矣。

窃意,湖北可以如此办理,别省岂不能如此办理乎?或有疑票可伪造,将来鱼目混珠,在所不免,不知私票易于假冒,故不能通行,若加盖藩司印信,当场不难立办,且票板必定加工,刷印必定精致,有非匪徒所能假冒者。泰西各票,未闻有假冒者,因其票之加工精致故也,香帅岂有不早鉴及此乎?惟湖北既行银钱二票,钱法可以挽回,别省亦宜仿而行之。湖北之人能信用本省之票,别省之人岂不能信用本省之票乎?久久行之,不特各省信用本省之票,行见湖北之票可用之湖南,山东之票可用之山西,周转可通,是亦挽回钱法之一端也。不禁拭目俟之。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