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法论 1890年2月28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7
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十日/公元1890年2月28日《申报》:前明崇祯间,流寇蠡起,国用绌,军饷竭,遂有创行钞法之议。建议者有九妙十便之说,既而闯、献【指李自成、张献忠】渡河,乃不果行。我朝咸丰初,发逆【太平天国】倡乱,国用绌,军饷竭,亦有创行钞法之议。建议者胪陈史策所载钞币之利,既而责成鹾贾【指盐商】,令行之于民,而民不受,卒不果行。然京师大小钱庄通行

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十日/公元1890年2月28日《申报》:


前明崇祯间,流寇蠡起,国用绌,军饷竭,遂有创行钞法之议。建议者有九妙十便之说,既而闯、献【指李自成、张献忠】渡河,乃不果行。我朝咸丰初,发逆【太平天国】倡乱,国用绌,军饷竭,亦有创行钞法之议。建议者胪陈史策所载钞币之利,既而责成鹾贾【指盐商】,令行之于民,而民不受,卒不果行。然京师大小钱庄通行钱票,自京钱一吊至百十吊不等,贸易场中转相授受,未尝有所窒碍、阻滞也。

夫有奔走天下之权,经廷臣反覆之议,取前代无弊之法,平易便民之政,乃竟不行。而阛阓商贩、市井驵侩之徒反得而行之,挟筹策权子母,以享其利。民皆知其有所利而心悦诚服,坦然不疑者,何也?此其中盖有术焉。

从来议钞法者,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娓娓数万言,其为术也。多矣,不知繁重轸葛,百弊丛生;其所以不行者,非无术也,正以多述故也。

钞法之术,无他,一言以蔽之,曰“信”而已矣。

夫民之性愚而多畏,民之心直而多疑,使立一法于此,家喻户晓之日,尔必从我之令,听我之言,不然,我将有以处尔闻者必相告,掩耳而走,不待其辞之毕矣。求民之信,而民愈不信者,势也,亦理也。民之不信钞法也,固然其无足怪,然则钞法其将穷尽术乎?曰,钞法之取信于民也,必使民知钞币之无异于银钱,而后可也。此不求信而民信之之术也。何以言之?民之行银钱也,久矣,一旦易之以钞法,即使民皆相信,又安肯舍久、已通用之银钱而易一从未经见之钞币乎?故必使钞币无异于银钱而后可也。且钞法所以代银钱,仍当用银钱以济钞法及不及,若至轻之钱币值钱百文,至轻之银币值钱一两,则数钱之银、数十文之钱不得用钞币矣。

今有人入市购物,价银一分,袖出一两之钞币,令其找出,市人立找银九钱九分,无难色,此无异银钱之验也。窃怪前人钞法之议,必曰钞法较银钱尤便。夫较银钱尤便,是即较银钱为有异也,此其所以不行也。请略举其谬谈焉。

议有曰,钞法为盗贼所抢劫,开明某号某数,呈报挂失,作为废纸。信如是,则市上所有钞币,民皆疑其为盗贼而不敢领受矣。又曰,不用银,用钞,其铜悉铸军器,如是,则民有钱币而无所取钱,钱币将废而不行矣。又曰,民间货卖,并不可用银,天下之银可尽入内库,如是,则银价必至飞涨,现银之价与银币之价不符,银币将废而不行矣。总之,银钱实而钞币虚,天下银钱止有此数,必不因钞法而加多,国家即能行钞法,不过稍见宽松,断不能骤至富足。计臣之议,亦未之思也。

吾所谓使钞币无异于银钱,不求信而民信之者,非有异术也。钞法之所以不行者,为其急于欲行耳。议者曰某处当发钞币若干、某人当发钞币若干,或搭配某项经费以出之,或分派某业店铺以用之,其领钞币者,欲缴还而不准、欲支取而无从,将安用此钞币乎?其不行也固宜。今吾反其道行之,造成钞币之后,先择通都大邑、人烟繁盛数处以尝试之,待其著有成效,然后由渐推行每处,分设二局,一局发票,一局收票,凡民间无论正供杂税。皆可用钞币代银钱,若无钞票,可向发票局购取其军饷、官俸及一切应用之款,均发钞币代银钱,令其随时向收票局支取现银钱。如是三年而钞法犹未大行者,吾不信也。

昔吾乡某富室,善会计,先世所积大钱数千千,不忍用去,因设一法,自造钱票,每票千文,名曰“门票”,凡持票取钱者,皆以大钱与之,其初行时,如有不愿领票者,则给以通用市钱,如领票而去,稍迟一刻,仍来取钱,则仍与之以大钱,由是,皆愿领票而不愿领钱,不及一年,门票大行,迨大钱既尽,改放市钱,而门票仍行如故。后经粤寇之乱,遂罢。此非有异术也。所谓使钞币无异于银钱,不求信而民信之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