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津城化宝 1889年4月25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6
光绪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元1889年4月25日《申报》:余观于津城化宝一案而叹人之贪利忘害者何其多也。以银镕化铸成元宝,各处成色不能尽同,论者以江西方宝为第一,然各省解京锞锭,则亦未敢有作伪者,盖各省每当将解京饷之时,饬传银匠至署内倾镕,倘有作弊者,立予重罚,以故,京饷锞银成色较足。而天津独有异焉,化宝成色,向来不足,经支应局发县请将倾销各铺东伙

光绪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元1889年4月25日《申报》:


余观于津城化宝一案而叹人之贪利忘害者何其多也。以银镕化铸成元宝,各处成色不能尽同,论者以江西方宝为第一,然各省解京锞锭,则亦未敢有作伪者,盖各省每当将解京饷之时,饬传银匠至署内倾镕,倘有作弊者,立予重罚,以故,京饷锞银成色较足。

而天津独有异焉,化宝成色,向来不足,经支应局发县请将倾销各铺东伙提究,以儆效尤,津郡支应局为北洋各军饷项支应之区,平时专与各倾销铺往来,前于同治年间,曾经陈观察拟定章程,准饬保结遵倾销化宝,定以九九二成色,宝上錾明,并錾年月及经手铺名,以备查核,违者以作奸论,立予重惩。

既而黎观察查悉化宝成色有违定例,曾经罚办示惩,支应局乃将存宝一律发回经销铺户,务令倾成九九二色,照定程而杜弊窦。

孰意日久玩生,弊端复出,以至去年市上竟有新旧化宝之分。新者,与定例相符,旧者竟至九八三、四,该商等无从狡赖,拟于重办,将各铺发封。嗣经各铺一再叩求,愿罚锾以全体面,始获俯准所请,分别罚钱。其不足之成色,悉令重倾补足,其案始结。

夫倾销各铺,既领官银化宝,錾铺名于宝上,则亦必系大字号,有体面之商人,而乃作奸犯科为此区区一二厘,甘于身败名裂,何其愚昧至此哉?亦以积少成多,利有以害之也。

向尝与友人论及中国现在通用洋银,而洋银来自外洋,利源殊多外溢,不如中国自行开铸,亦仿其式,或稍异其形,中国自行中国之所铸,则可以夺外国之利权。但恐作伪之流藉此舞弊,搀和铜铅,有累民间,此则实为大害,而且必不能免,何则?试观此时中国未曾仿照开炉鼓铸,而夹铜、锯板之洋蚨,间尝有之,甚至有补心、锉边等弊。

夫锯板、夹铜,则一洋可以化作两洋、三洋,其利厚矣。若补心、锉边,则所得甚微,尚且有人为之,可知贪利之辈,细大不捐【形容小的大的利益都不放过】,固有非意料之所及者,观于私铸铜钱,定律至于斩决,可谓严矣,而仍有私铸之人,不但有,而且多。市面上所用之钱,无论何处,无有十足。提大者,每千之中或百余文,又或数十文,其贴出之砂壳、薄板何自来耶?苟非搀用私铸,岂有官铸制钱而其流弊至此者?

夫铸私钱,亦需炉火,亦需人工,而毁一制钱,未必可以获二三文私钱,藉曰可也,而一日之中,能铸私钱几何,核计所费之数,两两抵销,则其所获,当亦不甚厚矣。而人乃纷纷焉甘于干犯王章,显摧国法而蹈之不悔,若一经创议,中国开炉自铸银钱,则其作弊也更易,其获利也尤多,其有不显然作弊者乎?故当轴诸公亦有见于此,明知利源之不免外溢而终不敢创此鼓铸银钱之议,诚恐利权未必收归,而弊端且将胡底也。

然以观于今日津郡之办倾销铺户,以整顿化宝之事,则中国自铸银钱之举,未始不可以行也。银钱定一铢两,铸明此钱何年何月何铺以铸,或并可记其人之姓名,不必官自开炉,而令商人为之,听其通行于市面,则各铺必有乐为之者。而其中或有弊端,亦不难按图以索,无可狡辩,然则于国家无所耗费,而外洋之利源,虽不能全无所溢,而溢者不多矣。

所为难防者,私铸之弊。彼铸私钱者,以区区之利,甘于犯法而不悔,况以钱易洋,以铜铅易银,所获更厚,一经搀和误用,则市面有不胜其累者。

前者,有人议及铸钱之法,谓板模须极工极细,分两则不必过重,使私铸者以一化两,尚不足本。板模工细而价贵,无从仿效,则私铸之弊可以渐少。此说甚通,此法甚善。

今若欲铸银钱而亦用此法,板模必极工细,此则各家商铺所不能划一者,不妨板由官发,钱由商铸,而其轻重之数,则限一定之程,亦如支应局化宝之法,应九九二者必须九九二,应九九一者必须九九一。闻外洋之银钱,其中必搀他物,然后能使之响。中国铸银,则不必仿用其物,其成色则亦与化宝之法相似,如此,则私铸者无所图利、无可仿照。此弊既除,而铸银之事思过半矣。

夫中国而不自铸银钱,则虑利源之外溢;若欲自铸银钱,则又虑奸人作弊,诚有两穷于术者,倘能由津郡化宝之法推而行之,则不但弊无所虑,而且利有可必,只须当事者殚心竭虑、思患预防,督率者认真稽查,不徇情面,如此而有不可以集事者哉?若恐有弊而并不敢兴其利,则是因噎废食之见,吾不取焉。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