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西报福州船厂铸钱消息后 1886年5月19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15
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886年5月19日《申报》:昨阅福州西字报云船政局现奉命在局铸钱,其所铸之钱则统归福建行用,此事本馆则尚未见有明文,未知确否,但据西报所言,录入报牍,以符新闻体例而已,然因此而不禁有感于中,有不能已于言者焉。夫中国近来之钱,制有日趋于坏者,其故安在哉?大都由于私铸,小钱日益加多,以致制钱反遭私毁。制钱愈少,私钱愈多,市面

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六日/公元1886年5月19日《申报》:


昨阅福州西字报云船政局现奉命在局铸钱,其所铸之钱则统归福建行用,此事本馆则尚未见有明文,未知确否,但据西报所言,录入报牍,以符新闻体例而已,然因此而不禁有感于中,有不能已于言者焉。

夫中国近来之钱,制有日趋于坏者,其故安在哉?大都由于私铸,小钱日益加多,以致制钱反遭私毁。制钱愈少,私钱愈多,市面因此而大坏,有欲思挽救而不能者,或归咎于官之不禁,然官府每当下车之始及常年例示,莫不严禁小钱,并札属访查禁绝。此等告示,不过视为具文;此等札子,亦不过藉为利薮。盖市面私钱流毒既甚,一时何能禁绝?而听其出示下札者,则由于县丞、典史等请之于堂官,求其调剂一差,遂以钱禁之札予之。既求得札子到手,乃签牌饬役查访,观其所为,一若风厉雷行,认真整顿。自此一禁之后,小钱即可绝迹于市也者。而抑知城乡市镇,查访一周,各店铺纠资行赇【贿赂】,腰蠹既盈,即缴札禀复,弥缝过去。前此之威势,不转瞬而消归乌有。而起视市面各店铺,则小钱、砂壳依旧充斥,故本馆尝著为论说,谓欲禁小钱而但严私铸之防无益也,必使官铸之钱一无轻重,市面行使无非制钱,而后私铸者无可获利,不禁自绝,且必令铜价不昴,庶几制钱无人销毁,此盖正本清源之至计也。

尝见顺治、康熙制钱有所调廿字钱者,其钱之背铸有省份字样,其文曰: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是盖国初时各省所铸之样钱。中国各省,本有铸钱之局,如苏州则曰宝苏局,浙江则曰宝浙局,即廿字钱中苏字、浙字是也。中国只十八行省,而其钱背之字,则有二十。是蒙前明之旧,如“同”字为大同,“宣”字为宣府之类。

各省既设局鼓铸,凡其所铸皆献样于京师,勿使有一毫轻重于其间,以故,各省之钱无不足用,而私铸之弊,不若目前之多,此非禁令之昔严而今宽也。诚以官钱有一定之制,无论数十百千,皆系一律易银、购物,到处通行,偶有一二薄片小钱,即显然共见为异而剔除,惟恐不净。如是,则苟非制钱断不可以行使。彼私铸者,徒犯不测之祸,别无可生之财,又孰从而为之?

乃各省所铸之钱,除样钱外,不免有轻薄之钱搀杂于制钱之中,于是私铸之人见而生心变本焉,而益加厉,遂致私铸愈多,制钱愈少,市面愈坏,贸易愈难。其在大进大出者,吃亏尚少,若系小本经营,则未有不有冤莫诉者焉。

大凡国初时照样钱之斛两计算,则钱一千文权之,可得七斛有奇,厥后雍正之钱,虽流传不多,然其斛两,则较国初时为尤重。乾隆之钱,有所谓“金顿子”者,其肉好较顺、康、雍三朝为略小,而权其轻重,则有过之无不及,盖彼时之铜价尚廉故也。

自铜价昂贵,铜一斤约值钱三百余,一千之钱,其铜价值钱二千以外,则苟不毁制钱,又何利乎?夫销毁制钱,律有明条,私铸小钱,罪至徒流以上,定例不可谓不严矣。而起视天下制钱,日见其少,私钱日见其多,苟非有人潜为销毁,私自鼓铸,何至若是?

前者道出武林以洋易钱,问其价,则有数等:大钱每洋不过易钱1060,次钱则每洋可易1200有奇,再次则每洋可易钱1600有奇。取视1600余之钱,则纯系私钱,每百中仅,制钱仅一二十文而已。想此等风气,断不止杭垣一处为然,市风之坏,伊于胡底?若欲力为挽救计,非各省开炉鼓铸,俾制钱涌于市上。,是私铸方可绝迹,而官府往往因铜价昂贵,易致折耗为虑,卒无人焉议及此举?今则铜价或可稍廉于昔矣,云南铜矿解京之铜不能满额者已历年,听今以招商集股,改用机器开采,而铜之取用,竟无禁而不竭,刻下,京铜早已满额,而此外分运各省者,必将日见其多。今年,陈喆夫参赞又在日本购铜解送至京,窃意铜价必不至如前此之昂,若乘此时而开炉鼓铸,多铸官钱,则私铸必难行用,此实圜法之大转机也。

今福建船政局忽有此铸钱之消息,特其端倪之露者耳,其确否尚未可知。鄙意则谓,但愿此信确凿,则钱法必有生色。且不但望福建一信之确,并望推而广之,各省莫不鼓铸,庶几官钱足用,而私铸行将绝迹矣。不异为此大声之呼焉!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