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禁用钱票 1879年8月12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9
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79年8月12日《申报》:市镇之间,以钱业为大宗,而钱业之弊最多,亦最甚,故地方官禁令于各铺户,皆初无厉禁,独于钱铺禁用私铸、小钱不遗余力,而屡禁屡犯者亦比比皆是。即此一端,可见钱业之弊,其禁之也实难。昨报载汉镇各钱业自禁通用钱票,此固整顿钱行之善策也。钱票以一纸空文市面通用盈千累万,皆无所疑。少者则以千计,多者则不能

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79年8月12日《申报》:


市镇之间,以钱业为大宗,而钱业之弊最多,亦最甚,故地方官禁令于各铺户,皆初无厉禁,独于钱铺禁用私铸、小钱不遗余力,而屡禁屡犯者亦比比皆是。即此一端,可见钱业之弊,其禁之也实难。

昨报载汉镇各钱业自禁通用钱票,此固整顿钱行之善策也。钱票以一纸空文市面通用盈千累万,皆无所疑。少者则以千计,多者则不能限其数。用之者亦因其取携方便,乐于使用,而不以为非,而其实弊端百出焉。

京师现钱最不多见,各铺户买卖货物皆以钞票往来,而所凭信者,全在字号牌子。其有初到京中未识市面情形者,往往最易受欺。以现银换钱票而钱票竟伪,为者一或不慎,以真银易伪票,其受害为何如哉?且不独京师为然也。

苏州之钱筹,其弊亦与钱票等。

常有友人言及苏州开设钱铺,可以不用本钱,叩其说则曰,苏州钱铺之学业者,例有压柜钱,盖钱店进出关系颇重,恐学徒有偷漏侵挪之弊,故凡一徒进店,除荐书、保人而外,又必先存银洋于店中以为质,或五十金,或百金不等。但得收四五学徒,即以此项压柜之钱为装摺铺面之用,再得通数家钱庄,便可通融汇划,而门前兑换洋钱,则以竹筹付之,迨收洋既多,所放之筹已皆足以取信,于是突然闭歇,而竹筹皆不作准,即所收之压柜钱,亦可以乾没入己。

故苏州时有倒闭钱店之事,其实则其初时开张之际,已存一倒闭之思。本来毫无资本,而一经开店之后,无论何时倒闭,反可以多余数百金。且所通之钱店,倘或不知其底里,汇划过多,亦不免为所牵累。此等生意,类皆钱铺歇业、游手好闲之人为之,而人之被其欺者往往而有。此与汉口之票,虽情形不同,而其弊则一也。

本馆前曾论及钱店之弊,以为用票之便,不如用上海之小洋圆较为便捷,而四开、八开、十六七之洋圆皆来自外洋,中国并不自铸。倘中国自铸银圆以代钱票之用,利不流于外洋而取携亦无不便,最为两全其美之事。

然中国机械百出,一经自铸,洋圆则不免有搀用铜质欺饰乡愚之事。盖私铸小钱其利甚微,其罪甚重,中国之人犹且冒死为之。洋圆本属多伪,如改铸小洋圆之后,安保无私铸铜质之洋以相欺混,防之不胜其防,辨之不胜其辨,又将何法以去其弊乎?用钱票,则其弊如彼;用洋圆,则其弊如此,钱业不且日趋于下哉?虽然贸易之场大抵各凭信义,苟其信义既著,则虽一纸空票亦为人所共信,断无弊窦于其间。苟或不讲信义,虽终日防备,亦得以售其奸,仅于用票、用洋之间,为防微杜渐之计,盖已微矣。即如禁用小钱,官府岁岁示禁,非不三令五申,而各处钱店之搀用小钱者终不能免。独至市上自行禁止,则其效较官府之禁为更速。今汉镇之禁用钱票,亦由于同行自己欲禁之意。吾知一经公议之后,此风自能禁绝。

但此等弊端不独汉镇为然,而各处皆不能仿照汉镇,概行禁止,其故何也?

钱票之用,虽为便利,而一出其境,即不能通行。如京师之钞票,天津已不能通用;上海之小洋,别处亦无所用。小洋虽不能通而仍可作银价以相兑,票则无用之而。苏州之筹,则南市之筹不能通于北市,城内之筹不能通于城外,尤为不便之至。而居人犹以为便而循而用之,俾钱业中人恣行舞弊而不能禁绝,是不更可异乎?

吾故谓汉口禁钱票之法,亟宜通之于苏郡之变,而各处钱业之弊,所宜禁止者,亦不可不仿而行之也。

钱业为市面之大宗,其大者以汇划为主而门前并不兑换银洋;小者专恃兑换银洋,出入之间赚一二十文以资开销之费。故大钱庄之弊少而小钱庄之弊多。有意整顿市面者,尚其以余言为然耶?否耶?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