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四年九月初二日/公元1878年9月27日《申报》:前有以仿铸银圆为现在中国便民之第一务者,并风闻李伯相曾议及此即在天津开铸,有人拟银圆之式样上于伯相,极蒙称善,乃此事迄今仍无消息,究竟允行与否,或果有此议而迟未开办耶?在建此议者,近来新铜无从采办,滇矿所产,工本不敷,运脚又大,而各省停铸之后,新钱不出,旧钱日少,小钱又复搀和,令行禁止,则因大钱
光绪四年九月初二日/公元1878年9月27日《申报》:
前有以仿铸银圆为现在中国便民之第一务者,并风闻李伯相曾议及此即在天津开铸,有人拟银圆之式样上于伯相,极蒙称善,乃此事迄今仍无消息,究竟允行与否,或果有此议而迟未开办耶?在建此议者,近来新铜无从采办,滇矿所产,工本不敷,运脚又大,而各省停铸之后,新钱不出,旧钱日少,小钱又复搀和,令行禁止,则因大钱底缺而银价太贱,民用日用暗耗实多,若不令行禁止,则一缗之中砂壳、薄片居其大半,民间市物出入,吃亏者多,而私铸之匪实获厚利。二者均有未便,不若于钱法废弛之后,搀用各式银圆,庶民用不尽赖乎钱,亦变通尽利之法也。
盖铸大圆,则中国自造之圆不与番来者等,按之银价徼加工资,即定银价以照算之,使无涨落之异。初行时,洋圆之价仍行涨落,迨中银日见多铸,番圆自不来华,日后,银洋皆有定价,民间既便,而奸商市侩之买空卖空、输赢巨万者,其弊亦绝矣。
兼铸小圆,则民间市物不劳提钱之重,钱与小圆,不过进出零头,互备于身,即钱底之缺,自可勿虑,而银价自有一定,小圆出入亦免吃亏、便宜之殊,此实一举而数善备焉。
权其利者谓,伯相之必从诚矣。顾犹不行者何也?大抵谓,钱底业已大缺,造圆而大小并行,则贪便者目不携钱而携圆,市上诸钱止须平时之半,贸易中从此视钱不重,钱底盈绌无从兜查,一任改铸铜器者,毁钱牟利,毫无忌惮,恐十年之后,钱尽销归乌有矣。
夫铜矿之废,由来已久,始不过运脚太大,铸难合算,故搀用砂铅钱,式改小,而今则绝无出处,钱局不能开,即铜作亦难采料,民间器用锡瓦竹木之外,铜亦什一【指十分之一的意思】,有所销毁,岁必增置,于是铜作买废铜,而更镕之废铜不足,则用新铜,既无新铜,必毁大钱。市上废铜觔值钱300,而大钱300实得1斤2两,则亦何乐以钱市铜?故毁钱者相率效尤,以牟倍利,并废铜而亦不买也。
余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小孩】时,适当咸丰之初,闻人言铜价昂,故用当十大钱。然其时顺、康、雍三朝之青钱,每贯可得四五十文,每从账柜中选出同、福等字及所谓鸡爪、关刀者,至岁除之夕,集而贯之十余缗殊易盖铜贵而毁钱之奸民尚计不出此也。
今则盈千之钱选之不及四五枚,或竟无之,岂好弄之儿拣以珍藏乎?然未必尽也,可知毁以铸器者,二十年来已至销没三朝之宝矣。若不用钱而通小圆,则乾、道、嘉之钱亦不保其不尽毁也。
然铸银圆固可虑, 不铸银圆亦未始不可虑。顺、康、雍之钱,今不多见,固未尝为已铸银圆也通行,自通行消毁,自消毁又谁禁之?徒知塞其流而无以保其源,非道也。方今采铜无,自镕钱取铜,究干例禁,止可私为之。故诸铜器铺制成出售,仍以买废铜之工料计,不以镕钱之工料计,徒见加昂,无有减落。士夫之家称华膴【肥沃,指富有之家】者,或置铜质什器,齐民以下,已嫌其贵,事事省约。应用铜者,改用锡;应用锡者,改用瓦木。世人好尚亦渐变通。
愚谓,不若乘机顺制之法,因势利导之计,严禁民间不用铜器,铺中止准造作铅锡,若违禁,则买卖两造皆治以罪,或定等级,某品官以上始准用铜,如会典所载,衣服制度,僭者有罪,亦未始不可行。但须严立条约,令地方官认真查禁,勿使视若具文。如衣色之僭逾,虽有悬书而仍若无覩【即“睹”】也,否则铜矿不能复旧,器具在所必须,坐使奸人牟利,冶炉炽炭,日消融于无形。揆之成器不毁之意亦当怦然心动,而况其为国宝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