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中国将铸银圆消息 1878年6月10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9
光绪四年五月初十日/公元1878年6月10日《申报》:昨报述天津传来信息,谓中国将有自铸银圆之举,曾经李伯相议仿东洋银圆之式,并拟招雇东洋工匠鼓铸等因,竟不禁欢跃。数年来,本馆屡倡此论,登诸报章,不图今日有此消息,若果定议行之,则将来银圆流通中外,其利无穷,且民间便益不少,即铜钱销毁,市面动用极难,亦可藉此补救。盖既铸银圆,必不仅铸大圆,而对开、四

光绪四年五月初十日/公元1878年6月10日《申报》:


昨报述天津传来信息,谓中国将有自铸银圆之举,曾经李伯相议仿东洋银圆之式,并拟招雇东洋工匠鼓铸等因,竟不禁欢跃。数年来,本馆屡倡此论,登诸报章,不图今日有此消息,若果定议行之,则将来银圆流通中外,其利无穷,且民间便益不少,即铜钱销毁,市面动用极难,亦可藉此补救。盖既铸银圆,必不仅铸大圆,而对开、四开、八开之洋,亦将多铸,以代民间携钱之苦而阴【意指间接好处】以补钱底之缺也。

近来铜钱日少,银价日贱,皆缘奸人在内暗毁国宝、私铸砂钱之故。有砂钱搀和而官乃不得不禁,官禁私铸而钱底甚缺,不足运用,则市上银价不能不贱。苟欲钱多,必稽查私毁严惩之。既不能查,无如开铜鼓铸,然云南矿务目前必不能兴办,故有权有力者亦苦于无可设法。

而李伯相乃见及于此,以自铸银圆为补救之方,诚今日利国便民之大政也。吾侪小人【我们这类普通百姓】,不虚前日之言矣。但就中国之积弊言之,似此一举尚有难于措手,必通盘计算,以期弊绝风清,而后,利可以言也。

何也?中国人情不如外洋,吾恐斯议甫定,官铸之圆尚未遍行于天下,而私铸者已盈于市面,其弊一也。

银圆虽有等分而银价自有涨落,百里之内,价不能一。奸商牟利,罔顾王章,而民间实受其苦,其弊二也。

银圆之用既行,携钱嫌重,改携四开、八开之洋,则钱止零星补找之用,无以银圆易千余钱者,奸人毁钱作器,其利三倍,有不藉此收敛而恣意毁造者乎?钱底愈形其缺,其弊三也。

有此三弊,则此事还须踌躇。在初,立法之先,能统筹全局,则既行之后,弊窦可以尽除,慎勿轻易举之也。

夫私铸一端,以外国而犹有此风,况中国之人情乎?中国用外洋银圆,尚仿其式样而为之,非精鉴者,不辩大洋之台狗冠髻鸟洋之莺日粗,或如出一板,而细辨,乃知非是。又或英文舛错,因而哑木花糙,夹铜土板,钱市因缘利,愚民实受其欺。若中国铸之,则式样愈可相袭,诡诈百端,混淆日甚,害有不仅于仅用外洋银圆之日者,势所必至也。其弊在国中,仅为民累,苟流出国外之银圆偶参铜质,岂不翻为国耻乎?

吾谓,银与铜,质本轻重,苟参以铜,必较轻,分厘既定,每枚七钱三分或七钱二分,则无论新旧,皆当以此为准,且铸成之后,通饬天下,凡市上民间,用银圆者,不准辄加戳印,以杜花糙跌价之弊;若偶有花糙,即不行用,俾钱业中看洋色,论去水之工夫,可以无用,而市面出入一概净光,柜上收兑,皆称分两,稍有盈绌,铜即立辨,是又宜有一定腔式,而后可以权轻重,不可如外国人洋之有大小板也。如此,则私铸无所利而弊可除也。

至于价目,则银圆不过异式以袭,民原非欲昂值也。宜先定银价,使天下皆同;圆定七钱三分,譬如银值1600文,即兑1168文,此省之民携资,适他省无便宜吃亏之致,则钱市鬼蜮伎俩自无可施。盖来自外洋盈虚之数,惟市上知之,多则跌落,少则有涨,市侩可以操权,且此风之肇端,皆由洋银初入中国,昂过中国之银,然后相沿成习。假令初用洋银,即由官定价目,照分两与银相准,亦何至有此哉?今自中国铸之,则官局定价,但辨圆之真不真,不问银与圆之敦多敦少,奸民销毁以激之使昂,富商散出以逼之还贱,与夫看大看小、赌多赌空,一言允诺,千万输赢,皆可无劳而论,民且无藏耗之苦,咸乐用圆,以贪省矣。如此,则市风整而弊可除也。

银圆必自官局铸成,市上行用,必向局买兑。而官局铸圆之银,不必向市取买。银圆流通,则银渐少;小圆盛行,则钱益少,大可虑也。宜责成钱市,凡向局兑圆,概纳铜钱,或以钱票设当缴解,必尽数完纳,不缓倾刻,则钱市顾广,局中催取,势必预留钱本,官局则以此钱移发,向领库银之款以抵银,俾钱仍流于民间,而又严禁铜作诸铺,不准销毁造器。此法限以三年,限满之后,验民间仍不废钱,则此禁可弛。又或铸圆之后,酌量小圆用场铸若干,而即足用,就此停止,不使太多,亦可以防废钱之弊也。

凡此三者,皆大节目。若夫开铸章程,官局利弊随时厘剔,自在主持者。要之中国倡举一事,较之他国为难,苟无人焉?阻挠之自可日有起色。

所愿此信之确实而此事之竟成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