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论禁用小钱事 1874年7月22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9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九日/公元1874年7月22日《申报》:禁止小钱一举,本馆于前日曾经论及,特以意有所未尽,兹因复申陈之。夫交易往来,搀用小钱诚为市廛之积弊。故当上官于所属之地设法示禁,在操钱业者,自必一例遵行。然所禁之处,苟仅域于一隅,则于民究有所不便,于官亦有所难行也。曷以【何以】见于民有不便,盖各处贸易场中,岂无外来之客,或有自他邑而来作买者,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九日/公元1874年7月22日《申报》:


禁止小钱一举,本馆于前日曾经论及,特以意有所未尽,兹因复申陈之。

夫交易往来,搀用小钱诚为市廛之积弊。故当上官于所属之地设法示禁,在操钱业者,自必一例遵行。然所禁之处,苟仅域于一隅,则于民究有所不便,于官亦有所难行也。曷以【何以】见于民有不便,盖各处贸易场中,岂无外来之客,或有自他邑而来作买者,或有自乡镇而来购物者,大抵皆带本处所用之市钱,而未必其能预为选择也。迨省内之人概不收纳,则外来之买客固难,即省内之店家,于生意亦有所不利也。

至于官有所难行,抑自有说。盖市钱于海外依旧通行,则省内之人遇有外来客商,势必纳其市钱,以冀日后再辗转用出,始则视为外交之钱,破格暂用,久则援以为例,即省内市面,亦必仍蹈故辙矣。使复行之,而复设法以禁之,将为民上者,不亦劳乎?

然则欲力除其弊,宜莫如廷臣妥筹一策,通咨各直省督抚转饬各府州县,限于同时禁止,斯为得耳,否则,禁于此而不禁于彼,就使此处民人不敢以小钱行用,邻近等处,其贻害焉必矣。试即以苏省而论,今将设禁其小钱,无所归往,势必私入于邻府各埠,若日后再从邻府各埠照章悬禁,则民间之亏折,骚扰必因而倍矣,使见其势不可遏,遂从而驰禁,则非特小钱仍然夹用于市,即还问今日之三令五申究何为乎?

故吾谓朝廷遍禁之良法,不如先定一例,限于一年为期,之后以严法查禁,由渐而至,民纵自知亏折,亦较轻耳。盖闻有一年可用,则小钱市值必先小有折耗,期渐近,则价渐减,迨期限既满,则小钱应已不能有值,而民亦几忘其折阅【亏损】矣。

然此一年期限之法,非通行国内,同时并行,则亦不见其善也,盖此处之民既知可运用于彼处,则小钱必不能递落,以至于无值也。虽然同时遍禁之法诚美矣,而上下臣工仍宜实心实力,勿稍视为具文,始足以收成效耳。

计中国之内,区为十八省,每省虽固当审时度势,便宜从事,遇有禁用小钱等事,宜各属通行而始可以臻美善者。要惟在廷臣早为筹及也。然而,廷臣不详加审察,赖有外省官宪于己之属下遵办,亦为认真图政之善举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