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公元1874年6月25日《申报》:昨阅香港日报于西历五月份核查各银行纸钞及现存银清单,知共出银纸总计有3194959圆,其现存银总计有129万圆,若除将现银尽数抵偿,则预出银纸总计有1904559圆。论者谓,银纸多而现银少,设一旦众商民欲将银纸尽换现银,岂非有不给之虑乎?而抑知香港之各银行则无虑此。盖其于中西各大埠俱设立行,转输接应,自此均可流通,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公元1874年6月25日《申报》:
昨阅香港日报于西历五月份核查各银行纸钞及现存银清单,知共出银纸总计有3194959圆,其现存银总计有129万圆,若除将现银尽数抵偿,则预出银纸总计有1904559圆。论者谓,银纸多而现银少,设一旦众商民欲将银纸尽换现银,岂非有不给之虑乎?而抑知香港之各银行则无虑此。盖其于中西各大埠俱设立行,转输接应,自此均可流通,断不必虞其匮乏,且香港商客往往爱银纸而不喜现银,以为现银可有成色高下、分量轻重之殊,而银纸则一例通用,并取携较便,易于藏庋【收藏】也。
是故,今春英国廷议谓欲将香港所用之一圆银纸概从停止,不许通行,而香港士民于闻信之余,即具公禀于驻港督宪,恳为转申朝廷,请仍照常通用。则由此而论民之愿用银纸而不好用现银,已可略见一斑矣。
且夫贸易场中,总无非以信义相交耳。茼商在香港与各国交易,计已历有多年,凡银洋之进出,无不如期,从未有延。挨时日,取信已久,则即预出银纸,事亦何伤?夫所谓钞票之不可恃【倚仗】者,人特鉴于中国前明之季世【指一个朝代的末期,本处指明朝末期】耳,不知明末在多事之秋,国家之饷糈【军饷给养】告罄,府库空虚,迫而出此钞票,宜乎民不见信而竭蹶时形【经济困境时常出现】。若今日英国,正当富强之时,其于各埠设立银行,要皆系巨商大贾纠合股份而成,且每届月终,必将所出之银纸及所存之现银逐细查核,须所存之银与所出之纸合乎定章,不至逾例短少,然后可与市廛交往,则其稳固可恃,又岂得以寻常之纸钞等量而齐观哉?是故,香港各银行今五月份清单,虽银纸多于现银,而市面仍日渐充裕也。
且犹有说者,现银则可流行于各处,而银纸则必域于一隅,今香港为中国杂处之交,生意素称繁盛,设使尽用现银,容或转有所渗漏,惟其相尚于银纸,则凡一出一入,总不逾香港地方既于市面无所损,即于国家理财之道亦甚得也。
呜呼!然则英人之良法美意,可胜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