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说 1873年5月17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7
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873年5月17日《申报》:国债一节,盛行于泰西而独不通行于中国,盖中国以堂堂君上,与民借贷,似有伤于国体也。不知圣王治世,每以理财为急务。夫君之于民,且犹指臂之相连者也。故圣人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是君与民,本气谊之相连,亦何不可以有无而相济耶?况诚能应时付纳,不爽毫厘,上下均以诚意相孚,则亦何伤

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873年5月17日《申报》:


国债一节,盛行于泰西而独不通行于中国,盖中国以堂堂君上,与民借贷,似有伤于国体也。不知圣王治世,每以理财为急务。夫君之于民,且犹指臂之相连者也。故圣人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是君与民,本气谊之相连,亦何不可以有无而相济耶?况诚能应时付纳,不爽毫厘,上下均以诚意相孚,则亦何伤于国体乎?今观泰西诸国如帑款绌则借贷于民,帑款盈则偿还于民,上无支绌之虞而下有得息之利,较之抽厘纳捐,较及锱铢,半归糜费侵蚀,其相去利益,奚啻天壤哉?倘中国果能效行,则如治河道、造轮船、济军饷以及通商利用等诸大政,顷刻所需数千百万,不难应手而得。其中有益于富强者,诚非浅鲜矣。

顷闻香港中外新闻载《国债数目》一则,因附论,及之入管窥之见,知博有心世道者一哂也。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