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绝私铸论 1872年9月30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12
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872年9月30日《申报》:国家钱币之设,原以济交易之穷,诚裕国便民之宏用也。周创九府钱刀,汉置五铢,人皆称是。沿至五代隋末,流弊甚于裁皮糊纸,民不堪苦。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天下便之,而历代因之为式,未有美过于此焉。迨我圣朝铸颁康熙、乾隆制钱,轻重相若,而铜质洁净,轮廓周匀,较之开元通宝钱,有过之无

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872年9月30日《申报》:


国家钱币之设,原以济交易之穷,诚裕国便民之宏用也。周创九府钱刀,汉置五铢,人皆称是。沿至五代隋末,流弊甚于裁皮糊纸,民不堪苦。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天下便之,而历代因之为式,未有美过于此焉。迨我圣朝铸颁康熙、乾隆制钱,轻重相若,而铜质洁净,轮廓周匀,较之开元通宝钱,有过之无不及已。故至于今,民犹什藏,传之无疆,永为世宝。

其时,或有奸徒私铸,而上官执法严谨,访缉实在,皆置于法,故民亦守法自爱,不敢以身轻拭。及至近年,有种妄利藐法奸徒在中外交错处,乘法令不能遍,耳目不及察,凭外人为域社,恃营痞为护卫,联衙役为声势,藉巡船为流通,竟敢招集匠众,私炉盗铸,串通附近钱鬼,收将赤仄青蚨【赤仄,青蚨,均指钱币】,熔和铅砂,毁一铸十,鹅眼水飘,丑陋如明器【陪葬器物,冥器】,轻薄若榆叶。遂有溺利忘害市侩,以三折或对冲质来,泛滥苏杭,求利倍蓗,明知干法,而为利欲所蔽,昏心以身发财而不顾。而巨商大贾互市,都论银洋,事不干已,故未有起而仲之者。殊不知,经纪小民,手胼足胝【手掌和脚底长满厚茧,形容经常辛勤劳动】,力尽筋疲,终日经营,只求一陌【旧时同“百”,百文钱】,分文所得,升合【数量很小的体积单位,意指少量粮食】是赖,岂知到手,未挥半成,砂土串头未绝,已将散漫,则小民受害,甚于剥肤。

论者谓,其事虽属细微,其实有甚于盗贼。何也?夫盗贼皆视其囊有资,箧【小箱子】有物,才得肆行祛探耳,此则独施于朝营升而暮求合【早上买一升米,晚上买一合米,零碎买米,形容生活困难】之穷民也,其为害岂非更甚哉?况夺国家之利柄,有碍鼓铸,则蠹国害民,莫此为甚。

虽今经宝山曾邑尊计擒窝首,然其人实繁,其徒潜居荒僻,所在皆有,非宝山一隅矣也。伏望有心民瘼【民间疾苦】者密访本处,正实绅士暗中摸索,不动声色,实力严拿,尽法绳之,弗事姑息,夫刑法在得当耳,杀一私铸,而除千万穷民之害,此犹待踌躇而后决者耶?愿为上者留心焉,江浙之民幸甚,即国家亦利赖无穷矣。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