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访拿私铸匪徒事 1872年8月27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15
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72年8月27日《申报》:窃以钱法为国家理财之源,钱文为民生利赖之本。上之鼓铸多,则铜政通流而利权可以裕国,下之交易便则钱肆支取而日用即以便民。今乃有渔利集黠之徒公然开炉私铸,聚党成群,毫无忌惮。如宝山县之彭王庙地方首犯某某者,则熔化制钱,其销去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最大、最精、最重之钱不知凡几矣,而其每日所出之

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72年8月27日《申报》:


窃以钱法为国家理财之源,钱文为民生利赖之本。上之鼓铸多,则铜政通流而利权可以裕国,下之交易便则钱肆支取而日用即以便民。今乃有渔利集黠之徒公然开炉私铸,聚党成群,毫无忌惮。如宝山县之彭王庙地方首犯某某者,则熔化制钱,其销去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最大、最精、最重之钱不知凡几矣,而其每日所出之钱,则不下几百千文,发往苏杭各处销售,无怪制钱愈少而小钱愈多。

鹅眼之钱,似柳叶之薄脆,不是过也。而又搀和泥沙,夹杂铅屑,掷地一声,即虞破碎,民间不便于零用,市肆不便于支收,妨国用,病民生,莫此为甚。而地方长吏,每每置若罔闻,不加穷究,岂真裏如充耳乎?抑亦有掣之肘者在乎?盖以此种恶根,必藉衙蠹【对衙门中贪赃吏役的蔑称】以为护身之符,更结营痞以作藏身之窟,官一有访拿之意,彼即先期备闻,早已远飏,兵役往扑,率不能得其巢穴,并无由指其影踪,盖所以蒙蔽而卫护之者,竟至于无所不用其力焉。官虽访闻极确,往拿极勇夫,且奈之何哉?是以因循姑息至十余年之久,而宴然坐拥其利,以蠹国而病民也。

前录曾邑尊之密拿此案首犯也,真可谓果力【指佛果之力用,是一个佛教用语】精心,神出鬼没者矣。然非此法,则无以悉其影踪,并无以窥其巢穴,纵使会营率捕,其可得耶?然吾不解前此十余年中,其任宝山县事者周,岂无精明强干之员?留心除莠安良之举,而卒未能获案法办,竟任其肆意鼓铸,舟车剥运,甚至隹节停工之日,凡在炉匠,则皆身如黑炭,结伴游行城市,无赖与之酒食征逐而绝不闻的一兵一役过而诘之者,抑独何叹是非贿通,而联络之者,其敢如此之大胆乎?吾观曾邑尊微服访拿之举而益叹其用意之深,用心之苦,用术之殊,非易易也。

上宝滨海之地,其开炉私铸者不止彭王庙一处而已也,安得如曾公者,遍访而得之,以穷其捕逃之渊薮【某种人物聚集的地方】,则庶几小钱可禁而制钱可免销化之虞,否则彭王庙虽无炉而非彭王庙者仍得安然自便也,岂不孤负曾公之苦心也哉?刍荛之见,愿以质之洞悉此弊者。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