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鹰洋宜搭用行用论 1872年7月16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8     19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公元1872年7月16日《申报》:且夫难于图始,乐于享成者,天下事大抵然也。故事之相习既久,骤有变更,人必骇然而不之信,又况利之所在哉。虽然亦当视其所变更者何如耳,变更苟善,自当从之;若仍狃于故习,其患亦可立,至坐失事机,毫无利益。如今之新旧洋钱是也。上海之旧洋钱日贵,何也?盖中国所用之洋,皆出于麦意哥国【指墨西哥】,今该国所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公元1872年7月16日《申报》:


且夫难于图始,乐于享成者,天下事大抵然也。故事之相习既久,骤有变更,人必骇然而不之信,又况利之所在哉。虽然亦当视其所变更者何如耳,变更苟善,自当从之;若仍狃于故习,其患亦可立,至坐失事机,毫无利益。

如今之新旧洋钱是也。

上海之旧洋钱日贵,何也?盖中国所用之洋,皆出于麦意哥国【指墨西哥】,今该国所铸新洋,与旧各异,业已行于西洋,但尚未行于中国。现虽行于香港,但尚未至于上海,故上海未见其新,但见其旧,是以新洋不行而旧洋亦日少也。然新旧之变更者无几,不过变更其花样,其一面之鹰仍与旧洋相仿,其一面但以大太阳改换小太阳,又添天平一副与书一卷、剑一把而已。其未变更者,分量之重、成色之足也。

今中国以其稍有变更,不愿改用,故西人亦未敢多运入口。

前闻香港英宪曾经出示,令人凡有欠账者,准其以新洋补还,故在香港已多通用。然旧洋之价仍昂于新洋者,因有人多收旧洋,贩至上海故也。若非有收贩至上海之事,则新旧之价,必能如一。现英国伦敦,旧洋亦贵一厘,均因上海喜用旧洋故,人愿出重价以收之也。

以鹰洋之大势论之中国,每年所需,为数不少,其洋果从何而来耶?盖仍来自外洋也。外洋既已改铸,则新洋日多,旧洋日少,势必然也。一二年内,其旧洋尚能陆续而至,过此,恐将绝矣。若中国仍不愿用新式之洋,则旧式之鹰洋,其价将昂,必至与昔年之吕宋本洋相同,或一圆值银一两,或一圆贵至一两有零,势所必至,人可不早计及乎?以外洋七钱二分之洋兑中国一两有零之银,其得失,不待智者而知矣。

故吾深愿中国诸人,从长计较,预防此失也。且新旧之鹰洋,均系一国之所铸也。而分两成色,又新旧之所同也,何必拘拘于新旧而有用、有不用哉?为今之计,莫若各宪出示晓谕,凡用鹰洋之地,令其无分新旧,一律通行。庶旧洋之价可以日平,于贸易生财之道,不但可望流通,而且大有裨益。倘若不然,无论旧用之本洋,其价日增,即旧式之鹰洋,其价亦日增,是使以后本洋、鹰洋之价但有贵而无贱也。

吾所虑者,中国直为外洋所愚耳,既不能置洋钱于不用,又恐其变更以作伪,外洋能瞰中国之心思,故变更一新式之洋,使旧式之本洋日增其价;今又变更一新式之洋,使旧式之鹰洋更增其价。不过二十年间,两变其式,再增其价,中国甘受其愚而不之觉,异日者,外洋屡变其式,中国屡增其价,将见利权日操于外洋,而利益亦日归于外洋,不亦会傎【同“颠”】乎?今中国惧新洋而不用,非难于图始乎?喜旧洋而是用,非乐于享成乎?安见新者皆假而旧者皆真、新者皆低而旧者皆高乎?是外洋以变更新式愚中国,而中国复以外洋变更新式而自愚,遂使中国之利权日失,中国之利权日无,可哀也哉!

何如自今以后,畅用新式鹰洋,庶使旧洋不能日昂,即使该国再行变更新式,但问其分两成色与旧洋无异,不必问其花采式样与旧洋稍殊,则外洋庶不至日肆变更,而中国亦不至为其所愚,或可望仍以七钱二分之银,兑伊一洋,以符三十年前之旧制。不然,或中国自行鼓铸洋钱,以敌止外国之来,庶不至中国之银尽变为外国之洋。

愿维持世事者早计及之。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