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上海商务官竹平太郎报告:关于目前中国铜元的铸造、流通和贬值情况大正十一年1922年9月9日铜元是以中国古来的通货,以制钱之吊(一千文)为标准,是造来代替制钱的货币。每铜元为十文,如支付一吊文(一千文)时,规定为一百枚元。但由于制钱的质量、价值不统一,加之各地的流通状况也不一样,自然这两者之间就发生交换市价,因此每枚铜元就未必能换得十枚制钱
日本驻上海商务官竹平太郎报告:关于目前中国铜元的铸造、流通和贬值情况
大正十一年1922年9月9日
铜元是以中国古来的通货,以制钱之吊(一千文)为标准,是造来代替制钱的货币。每铜元为十文,如支付一吊文(一千文)时,规定为一百枚元。但由于制钱的质量、价值不统一,加之各地的流通状况也不一样,自然这两者之间就发生交换市价,因此每枚铜元就未必能换得十枚制钱。
起初是在1900年由广东省开始试铸。1902年仿效外国铜元,铸造了当十铜元。成色是铜九十五和亚铅五的比例,并铸造了当二十铜元。以后在福建、浙江等省也仿铸铜元。当时由于制钱缺乏,很受一般欢迎。
光绪二十七年,中国政府颁发上谕,命令各省铸造铜元,于是各省竞设铜元局,十二省内竞有十六处铜元局之多。
光绪三十年进口原料铜块达25万担,铜元铸数达17亿枚。本来规定以康熙大钱五枚制造铜元一枚,但因铜元局与官钱局勾结,竟以二枚大钱制造铜元一枚,其余则私自中饱,因之铜元价值逐渐下跌。
1905年,上海商会曾上书北京政府,指摘滥发铜元,政府曾命令全国铜元局停止铸造。翌年又减少铜元局数,只允许广东、南京、武昌、开封等五局铸造。但这个命令并不彻底,仍有自行铸造者。
1916年,全国流通铜元实达42亿枚。因之,其对银元之交换价值显著下落。本来铜元重量为15.112格兰姆,其中竞有10格兰以下的铜元。其成色亦下降,本来为铜九十五和亚铅五的标准,后来竟有不少低至铜八十乃至六十的铜元。如果要推算中国的铜元流通额,让我们看一下海关统计中国铜块的进口数量:
如果其中七成是用来铸造铜元的话,则
1361065x0.7=952746担
如果一担铜块可以铸造铜元约8500枚,则:
952746x8500=8098341000枚,即约81亿枚。
如再加上到1916年止所铸造的约40亿枚,则目前约达120亿枚。
因为近来不断滥铸轻质铜元,大量掺杂黄铜和亚铅,恐怕全国铜元流通数额要达到150亿枚。各铜元局之所以竞相体造铜元的原因,是由于政争兵乱不断发生,地方财政极端因难,其唯一救济之方法,只有采取铸造简便之铜元。
铜价时有高低,欧战期中铜价上涨时,铸造铜元之利益,非常减少。于是,铜价上涨,就使铜元之成分增加了杂质,重量减轻,因此铜元铸造的利益好象意外丰厚,试就最近铜价计算之:
运至武昌铜元局铜块 每百斤为27.00两,
运至武昌铜元局亚铅 每百斤为16.00两,
如按95%和5%之比例,原料成本为34.65两。每0.72两为1元,为48.12元,加各种铸造费用5.00元,合计为53.12元。铸造额8500枚+每银元合铜元182枚=46.70元。
所以,按照现在市价出售铸币时,制造一担铜币就要损天(53.12元-46.70元=6.42元)六元四角二分,铜元局就提高杂质黄铜亚铅之比例,减轻其重量,以求获得利益,结果所制造出来的劣质轻量的铜币,其价值就更加下跌了。
现在看一下中国铸造铜元的现状:
自倪嗣冲任安徽省督军,即设立安微铜元局,铸造了大量轻质铜元,在省内流遇,还向山东、真隶、汉口、上海等输出,安徽省商界曾向督军和北京政府请愿,以这些劣质铜元在省内流通,对省内经济影响不好,但请愿亦未见效果,仅从督军那里获得一种口头保证,不在省内流通,而将其输向别省,就此不了了之。
四川省因多年兵乱,军事费用支绌,在成都、重庆大量铸造黄铜铜币,应付一时,并输出河南、湖北等省数量甚多。最近在成都每元要兑换铜元250枚。
在湖南省,委托长沙铜元局和私人办的裕平公司铸造劣质铜币,每日制造二分铜元70万枚、一分铜元1万枚,每月获利十数万元。
武昌造币厂自前清时代即发行巨额铜元,同时还有别省铜元输进本省,市面极端恶化。
南京造币厂也曾一度供应上海以轻量劣质铜元,但因遭上海商民反对,别省也禁止其输入,需要减少,目下已停止铸造,正者手专门铸造银辅币。
其次,河南省亦在开封铸造铜元,以对抗别省铜元之入侵。
以上是目前铜元铸造之大概情况。其他江西省因感到铸造铜元有利,听说正计划铸造,往往有私人铸造,使铜元市场玉石混淆,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劣质铜元。
由于上述铜元之滥铸,其对银元之比价,年年下落,自属当然。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更趋急转直下,兹将其概况略述如下:
1905年长江流域平均银元一元可兑元110枚,但到了1909年其兑换比率为:
天津123-130枚,镇江129枚,上海135枚,
福州140枚,广东110-116枚,广西120-130枚
最近三年间之市价如下:(每银元换铜元的枚数)
又最近8月21日的市价是:每元换铜元的枚数
上海174.78 苏州177.88
杭州178.10 无锡179.20
由于铜元价值下落,引起物价剧烈变化,国民生活陷入不安状态,其中特别感到痛苦的是以铜元为唯一通货的下层工人和农民,以及小商小贩。最近人力车工人和女工等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其理由之一,可能是由于铜元价格低落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
近来铜元问题舆论骚然。民国十一年五月,江苏财政厅对省内各县知事发出训令,禁止别省铜元流入。五月二十一日在上海商会联合会,有三十二个工商团体和市场代表开会议决:
一、拒绝行使为上海电车公司所标示的轻量劣质铜元,
二、将劣质铜元与普通铜元加以区别,折扣使用;
三、请各官厅严禁别省铜元输入。
安徽总商会曾电请北京政府,要求各省铜元局停止铸造铜元。上海总商会亦向中央作同样提议。江西省议会曾反对设立造币厂,议决一律拒绝别省铜元之输入。由是观之,轻量铜元之弊害已为官民共同承认,然欲停止其铸造仍极困难。
不仅铜元如此,即银辅币亦陷于逐渐滥发的状态,与大银元之间发生贴水的现象,北京政府力量薄弱,只有等待事态发展,毫无对策。中国币制前途,诚非常遗憾。
中国政府曾于1902年与外国缔结通商条约,允予迅速统一币制,而事实相反,任其恶化,祸根未除,诚属遗憾。此间英国商会就本问题一再通过北京公使要求中国政府注意,但始终未见效果。
自然唯有唤起中国人民之舆论,要求其自觉,此外别无他法。我政府和人民,对此问题,此时自应提出最“善意的忠言”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