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汇报》载文谈财政部统一纸币的计划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9-09     24
《时事汇报》  1918年12月改革币制之议,创于前清,及熊氏入阁,以理财为已任,而外人又以此为裁厘加税之前提,于是改革之机乃渐熟,确立如下计划:(一)各省增设国家银行支店,以计货币之流通;(二)收回各省滥发纸币,以图货币之划一;(三)新纸币发行准备金,以币制借款充之;(四)派员调查各省纸币及银、铜币;(五)币制改革之实施,由明年一月着手。大纲既定,而其

《时事汇报》  1918年12月

改革币制之议,创于前清,及熊氏入阁,以理财为已任,而外人又以此为裁厘加税之前提,于是改革之机乃渐熟,确立如下计划:(一)各省增设国家银行支店,以计货币之流通;(二)收回各省滥发纸币,以图货币之划一;(三)新纸币发行准备金,以币制借款充之;(四)派员调查各省纸币及银、铜币;(五)币制改革之实施,由明年一月着手。大纲既定,而其进行乃有可言矣。

统一纸币:决定采纸币统一主义,全国纸币,均由中国银行发行,各省官银行不得再发纸币。其从前各省银行已发出之纸币一律收回,易以中国银行发行之新纸币。而其所谓新纸币,原拟由国家银行发行一种定期兑换券,以为活动国库之地步。……财政当局所拟之此项理财妙策,未能在国务会议通过,于是仍不得不乞灵于借款。第一层办法,先行筹备发行纸币之准备金,以巩固国家银行之基础;先行商订币制借款,一面发行公债,吸收全国现金,以为将来发行纸币之准备金;更调查全国所需纸币额,应有若干,以为发行新纸币之据准。第二层办法,币制固不容不统一,必先经以上之手续,然后确定银行制度,由国家银行发行纸币。至所发行之新纸币,仍决定用兑换券,而不用定期兑换券及不兑换券。尽今年年底止,先实行第一层办法,此币制借款之声,所以愈唱愈高也。

然商订借款只做得前半截文字,其所谓发行之根据,仍当以调查各省纸币入手。各省向来均自办有官银号等,为一省之财政机关。各省之官银钱行号,均有发行纸币之权,且每至滥发无节,至于纸币充斥,不可收拾。今欲整理财政,救济市面,不能不清理纸币。

各省官银号、官钱局等所发行纸币数目如下(其商家所发者尚不在此列也):

奉天元票,四百九十九万五千二百七十余元;

江苏元票,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八元;

安徽元票,三十万元;

黑龙江元票,一千五百十九万八千四百七十七元三一(广信公司元年十一月报告:一千一百四十七万八千零五十六元一四;官银号:三百七十二万零四百二十一元一七);

直隶元票,六千四百余元;

贵州元票,一百七十六万九千五百二十元;

山东元票,四百八十万元;

山西元票,二百零七万七千二百三十六元;

浙江元票,二百四十三万九千余元;

四川元票,一千一百五十九万三千二百五十九元;

湖南元票,一千零五十七万一千零七十五元;

陕西元票,一百五十余万元(此系部中视察员报告之数,而陕督电告,则除泰丰官钱局发行数目尚未查明不计外,已有四百四十九万七千二百七十七元五角二分,未知孰为真数也);

福建元票,三十万元;

新疆元票,二百七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七元;

吉林元票,一千四百四十五万六千四百十余元;

广西元票,二百十八万七千六百八十三元;

湖北元票,三千万元;

甘肃元票,二十八万二千八百六十余元;

河南元票,一百四十八万三千三百余元;

广东元票,二千二百万元;

云南元票,二百万元;

江西元票,一千四百六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元;

热河元票,一万五千余元;

共计一亿四千五百五十七万四千一百六十五元。

军兴以后,各省全恃纸币为收入之一种,滥发甚盛。民间以其无储藏金也,不大信用,因之价格异常低落。如四川则不兑现,湖南则纯发不兑换纸币,广东则假币充斥,为害尤烈。贵州则每元仅作三钱余用;此外,安徽、江西诸省,情形大率相类。至于奉天、吉林,早已成为纸币世界。而所发之数之巨,各省之中要以湖南、广东为最甚。欲整理之,颇不易易。于是财部乃酌派……等十九人分赴各省调查……并拟特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一切,以为改革币制、清理财政之预备。其各省官银钱行号监理官章程,亦已拟定,计十三条。卒乃决定分期办理,从紊乱省分入手,以湖南、广东为第一期,以江苏、安徽、江西为第二期,以奉、吉、黑为第三期,以福建、浙江、湖北、广西为第四期,以陕、甘、新、云、贵为第五期,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为第六期。其对于外国银行发行之纸币,亦已筹有办法二条:(一)先行调查一省中外国纸币发行之确数;(二)限制外国银行不得在中国自由发行。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