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银元之外论 1919年12月11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11     9
已未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919年12月11日《申报》:统一银元之外论:(《字林报》)副标题:主张设造币厂于上海《字林报》社论云,南京造币厂有意使上海缺乏现洋,以便抬洋价,幸北京严重交涉,此十日内洋厘乃得低落,因洋厘之起落而觉其苦困者,不知凡几,商业损失,不知几何。且以目前情形,欲免洋厘之复涨,有所不能,由此言之,尤见改革之不容缓矣。英商会联合会近曾开

已未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919年12月11日《申报》:


统一银元之外论:(《字林报》)

副标题:主张设造币厂于上海

《字林报》社论云,南京造币厂有意使上海缺乏现洋,以便抬洋价,幸北京严重交涉,此十日内洋厘乃得低落,因洋厘之起落而觉其苦困者,不知凡几,商业损失,不知几何。且以目前情形,欲免洋厘之复涨,有所不能,由此言之,尤见改革之不容缓矣。

英商会联合会近曾开会议决,请中政府停用银两,而代以统一之银元与辅币,并请政府在沪设一铸币厂,适当管理之,以畅铸银元。此议发表后,即为北京所注意。最高方面似韪其说,不幸各省造币厂之关系甚为强固,尤以南京为甚,估计南京造币厂以其银元按市价卖出,每日可得利1.2-1.4万元,自英商会建议有人主张在沪分设南京造币厂之分厂,此议显出自财政部,表面上其作用系在救济上海之洋荒,而实际上发此条陈之方面固别具真意焉。

中国币制之紊乱,革命以还,逐年加甚,已无待言。内地通讯频频言之,各省各自为政,银铜辅币纷纷铸造,分量不齐,成色不一,已不复吾人常识中所谓之钱币,简直是货品而已。就上海一处而言,以兑换此种货币为业者,不下2000家。币制不一,愈增贫民之苦,而各省间商业所蒙之不利与损失,更不可胜数。论中国币制者谓,如通国采用一种稳善之银币,则获益极巨,而改用金本位之手续,即可无期延缓。银元之受人欢迎,全国皆然,即满蒙亦复通行无碍,是稳善银币,固不必以不易流行为虑也。

今之问题,惟在保持银元成色之统一耳。如欲使外人银行计息账目,概用银元;如欲使海关收受税款,概况银元,则必银元成色统一、价值划一而后可。故造币厂宜设于上海,而以雇用外员之政府机关管理之,如是,则可得各方面之信用;亦惟如是,始可实收以银元代银两之效也。

若各省之造币厂或其分厂皆不足以语此,夫南京所铸出之银元,成色固属始终统一,然此乃炉坊之道德有以成就之。中国元宝,花样极粗,铸造手续极简,然迭经估验,成色无差,此为是中反常事件之一,故得为全国商业之中坚。因是之故,造币厂铸造银元,不敢上下其手,盖以银元成色稍低,则人将弃之不用,而自己蒙其损失也。但若银两废除,则吾人不敢决造币厂之必不为利所诱矣。

是故,今之难题在一面保留元宝之成色,一面获取银元之便利。其解决之法,已如上述此法简易可行,只须战胜幕后反对此举者之势力耳。此种统一之银元,镌有政府钤章,凡税关、各政府机关与外人银行皆承认之,其能裨益国家,实非浅鲜,故吾人甚望此议之实施。

造币取费约每百取二,以偿开销,当然无厚利可图,然可使全国不感洋厘涨落之困苦,不受各地汇款之损失,既补助商业,又增进国税,其利之溥,正非少数把持者之损失所可比拟也。【15日有造币厂来函一篇对应此文】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