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来财源之匮乏(有删节) 1903年7月15日

【清末民国媒体舆论文章】 2025-08-09     4
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公元1903年7月15日《申报》:人立于天地之间,得以免疾病之侵,寻精神之委顿者曷恃乎【依赖什么】?恃乎周身血脉流通,贯乎四肢百骸而无所阻滞也。国之于财政亦然。农之种植、工之制造、商之贸易,皆借银钱为转输,一有阻塞,则四民皆受病,而国亦因之而衰。中国向无财政总汇之区,内而户部,外而各省布政司,钱粮关税,皆归掌握。然与小民

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公元1903年7月15日《申报》:


人立于天地之间,得以免疾病之侵,寻精神之委顿者曷恃乎【依赖什么】?恃乎周身血脉流通,贯乎四肢百骸而无所阻滞也。国之于财政亦然。农之种植、工之制造、商之贸易,皆借银钱为转输,一有阻塞,则四民皆受病,而国亦因之而衰。

中国向无财政总汇之区,内而户部,外而各省布政司,钱粮关税,皆归掌握。然与小民无与也,民间之所恃者,大则票号,小则钱庄,通都大埠,积款较多,贸易较大;偏僻小邑,虽有一二钱肆,而银根之宽紧,皆须视省会以为衡。故繁盛之埠,银根果宽,则各处市廛皆不虞疲滞,否则,源头一窒,大局必为牵动,而贸易难免受亏。此中盈虚消息之机,固有一定不易者【固有一定法则和必然性】。

今者,京都之恒和钱肆既已倒闭矣。夫京城之有“四恒”也,开创已数百年,在京王公贵人、殷实富户皆存款于中,故资本之巨,为各肆所不及。从前因所出钱券,取钱者纷至叠来,几至受窘。卒以【最终依靠】调度得法,赖以相安。庚子拳匪乱后,市肆几墟,而“四恒”能依然无恙,力量之厚,可谓独出冠时。

不意,此次恒和因户部被焚,取款无着者,竟至转运不灵,遽而停市。虽料理既定,仍得开张,而左右支绌之情,已于此可见矣。

天津为北洋要冲,从前商务本极繁盛。自经乱后,市间私铸充斥,制钱断绝,而行使银条,复有贴水名目,高下不常,以致商贾裏足,货物滞销。虽经当道多方设法凑集现银百余万,以资接济,乃不转瞬而又现匮乏情形。其故皆由市间并无现银,全恃空盘往来,互相敷衍。无本之水,焉能久盈?

若夫上海为中外富商大贾所托足,规模阔大,无与抗衡,自汇丰、道胜、通商、麦加利各银行以及南北市各钱肆所储现银,不知其几千百万,从不现窘急之象,多钱善贾,此之谓叹。乃自今岁以来,闻诸钱业中人,谓市上银根亦渐紧迫,数日前,拆息之巨,竟增至一两,因之百业疲累,转运难艰,推原其故,一因赔款

届期不能不提取现银,以资应付;一因自伪钞案起,商民之藏有纸票者,相率收回现洋,银市间顿少,此数十百万金,安得不遽形竭蹶?犹幸气魄较厚,犹可支持,否则,亦将蹈天津之覆辙矣。

嗟乎!以中国地方之大,人民之众,物产之多,地球各国无不称羡,而京城犹为四方观听所系,天津、上海则为中外通商大埠,多财善买之流,触目皆是。宜乎财贿丰盈,金资充足,百万黄标,千万紫标,无不取之裕如,永无衰耗之虑。乃不谓天津既首承其敝,而京都、上海亦似岌岌可危。著名之区且若此,则夫内地各府厅州县之民穷财匮,可想见矣。

夫财产为生人养命之基,国家富强之本,今各处枯涸,至于此极,是犹一人之身,虽手足官骸依然无恙,而精华已耗,髓液大枯,鲜有不至疾病者。人事同理,彼有理财之责者,其将何法以挽救之哉乎?

暂无留言

*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