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876年11月7日《申报》:前传福建托日本代铸洋钱三万元之说,其事之有无未可必,其洋之用否亦不知,至今尚无确耗也。顷道路又有传闻云,总税务司英人赫君【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有劝中国自铸洋钱,统令民间使用,第未知京外各操得权诸官【指各省督抚】是否应允,是否具奏,是否能成也。兹闻《循环日报》又言,前闻有银局公司欲请于朝廷创
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876年11月7日《申报》:
前传福建托日本代铸洋钱三万元之说,其事之有无未可必,其洋之用否亦不知,至今尚无确耗也。顷道路又有传闻云,总税务司英人赫君【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有劝中国自铸洋钱,统令民间使用,第未知京外各操得权诸官【指各省督抚】是否应允,是否具奏,是否能成也。
兹闻《循环日报》又言,前闻有银局公司欲请于朝廷创立新局,铸每员重一两之银,以便贸易,亦不知其何据。
中国诸事往往议论多而成功少,大抵皆然,亦不止此一事也。但洋钱之便于通用流行,不徒中国沿海各省便之,即四洲各国,亦无不便之故。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即印破剪碎之洋钱,尚可通行,其完全者,更无论矣。
若夫欧洲各国,则各国皆有自铸之洋钱通用民间,流用邻国,比比皆是。日本自改用西法以后,购得机器,自铸洋钱,每日所成约十数万员,其洋圆之通行可想而知,否则铸之何为?其小洋数种,已通行于上海,惟大者,因向用本洋、鹰洋,积习已久,一时难以改易,故尚不能用耳。
至中国与西国通商贸易,今已百数十年,而沿海各省通行西国洋钱,亦百数十年,第中国至今尚未有自铸者。昔林文忠公抚吴,因苏常各府民间喜用洋钱,遂自铸七钱二分之银饼以代洋钱,初亦喜于通行,未及一年,而作伪者百出,其事遂废,犹谓其形式更变也。
咸丰时,黄寿臣侍郎抚浙,仿照西国洋钱之形式,自行铸成数万员,与西国洋钱无异,而市侩从中作难,名之曰“新板、土板”,每员须贴银水,故致其法亦不能行。然西国之人计算最精,苟非中有余利,安肯每年鼓铸如此之多?闻之众人所言,每洋仅需用银六钱六分,用铜四分,其色、其声反觉更美。若尽用银,转不能如此之佳。西人好利而顾信,故成色均为一律,华人贪利而寡信,故弊端遂至百出。林文忠公之银饼,咸丰年间之大钱,均其明证矣。
方今若能自铸银钱,实属便于通用流行,但亦不必拘定七钱二分,每钱以一两为定式,中搀用铜六分,则工费即可敷衍。惟仅可户部独设一局铸造,不但不准民间私铸,并不许各省官吏自造。何也?人之贤愚不齐,铸造者多,则诈伪亦多,前时之当十等大钱可为殷鉴。若仅户部一局,则功罪有专,而诈伪难作矣。
户部所铸既成,而后颁行天下,令其可交钱粮,可作捐款,则流通更畅矣。试观直隶藩库之钱粮银锞,每锞以二两为率,银色最佳,他省均不能及,惟轻重少有参差时,用须戥【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量金、银、药品等】分两,仍为不便。两淮运库每年所铸血赏之小银锞,亦有数种,为数亦复不少,并未闻中有银色低下者,可见事有专司,责无旁贷。而作弊者亦不敢肆其伎俩矣。此事若成,再不能生弊窦,则通用流行,上下均便,中外亦然。西国洋钱岂能独擅其美哉?